来源:世界儿童文学网  作者:王泉滔

  ——25——
   
   鬼子军官看着自己的人不断地倒下去,伤亡越来越大,又无法冲出去,他恼火了,歇斯底里地叫嚣着:“杀!杀!杀!一定杀出一条血路来!”
   鬼子军官在望远镜里找出一条冲出去的路线,指挥刀一挥,高叫道:“用炮轰!用炮轰!就在这个方向用炮轰!”一时鬼子的炮弹、机关枪、手雷顺着军官指挥的方向掷出去。鬼子疯了,疯到不认爹妈,疯到没有人性,子弹开路,鬼子紧随在后,溪谷里横七竖八地躺着很多鬼子的尸体,鬼子丢弃自己人的尸体,从他们的同胞尸体上践踏过去,很快前进了不少。八路军看鬼子火药猛烈,硬拼伤亡巨大,只好实施第二道方案,——放鬼子过去,前面就是中国人民发明的地雷战。
   地雷埋在前面坡地上。这片坡地距离杂型地貌约有五六里,坡地很美,深秋的草窠早被农民割光,堆成山堆成垛,被乂割的地表留下寸把长的草根,咋看上去,就像讲究人的寸头,偶有几颗没被割除的野草在秋风里瑟瑟发抖,几只候鸟好像不知道冬天将至,还在坡地上寻找着食物,飞到这,飞到那,坡地周边草垛连成片,草垛附近隐藏了很多武装力量。鬼子急行军到达这里已是午后时分,冷冷地对着草垛放了几炮,看没有动静,没有停留就从坡地上趟过去。刚走了一半,地雷从地里钻出来,瞬间炸开花,掀起的泥土和着鬼子的尸体飞上天,又重重地甩在不远的地方。
   鬼子要继续前进,中国军民奋力阻击,战斗到了白炽化状态。
   围绕瓜园的这场战斗注定是要彪炳史册的,周围几个县志都有记载。
   从皇姑河绕道常胜沟这股鬼子的最高长官,据可靠情报说是日本第十四师团土肥原手下的一个联队的兵力,联队长叫小坂呱吅。从常胜沟北端进入一直正南,一路没人抵挡,这也是八路军指挥官和于队长共同的策略。敌船过了王草楼二三里有两条沟,这两条沟都是西东走向,挖掘这两条沟的来源也和皇姑河有着渊源,是皇姑河的支流,不过起源要比常胜沟早三四百里,转了西南绕了大半圈又汇入常胜沟。两条沟,当地人称“老沟”和“新沟”,要论流域面积和常胜沟不分伯仲。老沟在新沟的南边,二者相差五六里,为什么叫老沟和新沟?详细情况谁也不知道,统一的说法就是二沟形成的年月不同,具体怎样不同,谁也搞不明白,反正祖祖辈辈都这样叫。就连鬼子也这样叫,因为军事地图上就是这样标注的。老沟和新沟鬼子没有放在心上,常胜沟鬼子是放在心上的。据说日本是中国人的后代,也相信迷信,不过一代一代变妖魔化了。鬼子看到“常胜沟”这三字,心头猛然一震,不祥之兆袭然心头。常胜沟是人民的常胜沟,是中国人民的常胜沟,是中国正义人民的常胜沟,远道而来丧尽天良的日本鬼子来到常胜沟,这里的奇门遁甲——天地人神不会保佑来犯的日本人的。
   王草楼南边的常胜沟,也就是老沟和新沟流入常胜沟的地方有着特殊的地形,——水域突然扩宽,长了大量的水草,敌船的涡轮被水草缠住了,缠住涡轮的不但是水草,还有红色少年支队布下的绳绠钢丝条。埋伏在周边土丘树林的八路军和渔农抗日联队突然发起进攻,炮弹、远程机枪纷纷射向敌船。鬼子气急败坏,把船只掉头,努力地驶向老沟,想从老沟上岸直驱瓜园地带。老沟最早有座桥梁,年久坍塌颓废了,只留下几根粗大的立柱淹没在水中。鬼子不知,在河两岸不断地扫射,敌船吃水很深,正向废桥驶去。
   红色少年最熟悉的河流就是沙颍河、泉河、蔡河、常胜沟和老沟、新沟,他们早在老沟废弃的桥墩上安装上炸药。鬼子哪里知道有这样的厉害,看着白花花的流水,宽阔的水面,逆流而进,很快到了桥柱前,加大马力,机声爆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想通过去,炸药的爆炸声熄灭了轮船的机鸣声。船只被炸,鬼子死伤不少,前不能进,后不能退,只好弃船上岸,眼前的青纱帐变成黄纱帐,黄纱帐占据整个豫东平原,迷住了鬼子兵,掩护了红色少年支队。红色少年熟悉地形,在黄纱帐里犹如鱼进水中,辗转腾挪,进退自如,边射击边把鬼子引导于队长指定的地方。黄纱帐很大,鬼子找不到正经的路,磕磕绊绊,不断有人倒下。突然一声闷响,鬼子军官小坂呱吅掉入一眼机井里,这下鬼子慌乱了,一边救小坂呱吅,一边阻击红色少年的围攻。鬼子装备就是精良,没有几分钟小坂呱吅就被救上来了。
   鬼子的目标是瓜园地带的八路军医院和渔农抗日联队总部,这些红色少年不先消灭干净,想尽快到达瓜园很难,即便到达也发挥不了应有的军力。鬼子艰难地出了黄纱帐,一望无垠的田野尽头处好像是片原始森林,因于太远,很难判断是树林还是山丘。小坂呱吅问了一下“方向兵”,方向兵指着前方说:“就是这个方向,没错。”
   黄纱帐的南边是矮秆农作物,没有遮拦,红色少年也寂然消失不见了。鬼子咬牙切齿地向周围胡乱地射了一通,除了掀起股股黄土,没有任何动静。鬼子个矮腿不慢,眨眼间就到瓜园北面的树林里。这时,瓜园里到处都是爆炸声,到处都是硝烟火药的味道,八路军和渔农抗日联队早已和东边的鬼子接上火了。
   瓜园北面一放枪,东边的鬼子一听就知道从皇姑河来的日本兵到来了,不知道从扶沟绕道周口的日本兵怎么还没有来?来不来,谁也管不了,战斗已经打到这种程度,双方搅在一起,进退都很困难,不来就不来了,鬼子挪动兵力,很快就包围了瓜园的西侧。鬼子还想包围南边,打了大半天,应是没有打下瓜园南边的高地。
   今天的天气很怪,没有一丝风,草木树林都静止得出奇。从瓜园升起的黄土和硝烟四处泛滥,周围十里地的范围内看不见人家,闻不到鸡鸣狗吠声。鬼子也奇了怪了,瓜园不算大,要说这些兵力早该占领了瓜园,可是就是不能夺去,一次一次的冲杀,都被中国军民打回去了。从望远镜里能模糊地看到很多顽强的中国军队趴伏在掩体后和蔬菜稞里,很多中国人的身体随着阵阵爆炸声也飞上了天,断断续续打了一天仗,中国军民怎么没见缩减呢?难道瓜园里有神兵天将?
   鬼子哪里知道,瓜园的南边有坚固的地道,四面八方的村庄城市全民皆兵,兵力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加上假人费了不少敌人的弹药。这不是八路军和于队长的最终策略。
   夕阳落入常胜沟里,被尘埃遮住的天很快黑了下来,瓜园里的枪声好像没有鬼子的枪声密集了。鬼子徐徐出动,向瓜园聚拢过来。附耳聆听,瓜园里真的没有了枪声,瓜园被鬼子占领了。
   瓜园真的被鬼子占领了吗?没有。这是中国抗日军民的缓兵之计。
   天刚擦黑,八路军和渔农抗日联队就悄悄地从地道里撤了出去,趁着天黑硝烟弥散绕道鬼子后边,来个反包围,把鬼子全部包在饺子皮里,捏死面皮边沿,然后煮烂它,吃掉它,化成自己的营养,于队长俏皮地说:
   “这就叫原汤化原食。”
   鬼子以为瓜园里的军民被打死光了,一窝蜂向瓜园深处推进。鬼子到了瓜园,不知是胜利了,还是上当了,思维还没定格,脚跟还没站稳,四面杀声震天,子弹的嗖嗖声,地雷的嗵嗵声,迫击炮的轰轰声响彻云霄。这回鬼子真慌了,一会儿东杀,一会儿西拼,一会儿北撤,一会儿南突,鬼子成了困兽之争,力气越来越小,气喘越来越弱;四周的枪声越来越响,越来越密,越来越距离鬼子越近,黑暗中把鬼子压制在五个池塘里。池塘中间都有渔渚,长满了毛竹,竹林里有一芭茅亭,这里隐匿着八路军的特工队——个个强悍,人人英勇。鬼子想靠近池塘岸坡负隅顽抗,没有想到八路军特工队踩着毛竹划到岸坡下,以静制动,势如破竹,鬼子顷刻之间成了透心凉,身子打成了筛子。
   前文说过,瓜园不大,但也不小,方圆应该有五六里这么大,还有五个长有不同动植物的池塘,周围是各种树木渲染的森林,虽是平原,但地形属于平原的变异地貌。八路军和渔农抗日联队对鬼子反包围实施成功后,把鬼子捏死在“包皮”内,八路军指挥官和于队长没被胜利冲昏头脑,唯恐还有鬼子在暗处潜伏,要是再被鬼子来个反反包围,这里的军民可就惨死了。军民团结是一家,众志成城不可摧。兵分四路,对瓜园周围地毯式搜索,不留死角,结果鬼子全部被歼灭。当于队长站在瓜园的空地上向大家宣布胜利的消息时,瓜园成了欢乐的海洋。


·上一篇文章:中篇战争儿童小说《颍水流东海 英雄出少年》26
·下一篇文章:桃缘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etwxw.cn/news/xiaoshuo/21924819260A32A17D115B0ACJCE7.htm


相关内容

中篇小说《心愿》

王泉滔


中篇小说《心愿》2

王泉滔


中篇小说《心愿》3

王泉滔


中篇小说《心愿》4

王泉滔


中篇小说《心愿》5

王泉滔


中篇小说《心愿》6

王泉滔


中篇小说《心愿》7

王泉滔


中篇小说《心愿》8

王泉滔


中篇小说《心愿》9

王泉滔


中篇小说《心愿》10

王泉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