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界儿童文学网 作者:王泽彦
第五章 误闯熊仓
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无数片洁白的雪花自空中飘飘悠悠地落到地上,悄无声息。空中如同无数只洁白的小蝴蝶在翩翩起舞。远处的山隐在一片朦胧中,如隔着一层白纱;大地如同铺上一层厚厚的白地毯;树上的枝枝杈杈在雪的包裹下,明净高洁,而四季常青的针叶松的树冠上托起无数个蓬松松的雪球,把碧绿的针叶映衬得青翠欲滴。
下雪的天气并不冷。
龙飞儿在雪野中心情舒畅地走着,忘情地欣赏着这银装素裹的世界。他喜欢雪,因为在雪的世界中,一切变得那么纯洁清朗,那么恬然宁静。就连空气也被雪净化得那么清纯洁净,每呼吸一口感觉爽朗清润。
雪野中寂静安然,只有龙飞儿“咯吱、咯吱”的脚步声极有规律地响着。龙飞儿停下来,看看身后,两行弯弯曲曲的小脚印延伸到脚下,没用多大一会儿脚印渐渐被雪花覆盖,只显出一个轮廓。龙飞儿仰起头,让空中飘落的雪花落到脸上,顿觉一阵清爽,又感到痒痒的,似调皮的小蝴蝶在脸上嬉戏。伸出小手,六角形的雪花晶莹剔透,不一会儿便化成小水珠。
此时的龙飞儿,已忘却了任何烦恼和忧伤,忘却了任何顾虑与惆怅——在雪的世界里,他的心灵变得宁静而恬淡。
傍晚时分,眼前出现了一个小山村。尽管隔着雪雾,但龙飞儿依然看到了道道袅袅炊烟。走进村中,龙飞儿被一位姓李的老爷爷收留下来。
这个小山村的周围全是山,几十户人家散散落落地分布在沟趟子里。由于林深树密,这里的人家盖的房子全是用粗木堆砌墙壁,内外抹上黄泥,房顶用木片做瓦;平时烧的也全是木头劈成的柈子,屋里暖暖和和的。
龙飞儿住在李爷爷家里,自然不会吃闲饭。休息了两天,他便拉着爬犁上山打柴。这种爬犁用坚硬的柞木做成,两个辕翘起,着地部分为弧形。装上木头后,木头的梢部着地。若需加速,可将爬犁辕往下压,梢部离地;若需减速,可将爬犁辕往上抬,借助梢部与地面的摩擦力减缓速度。上山时,人需扛着爬犁。尽管爬犁自身并不太重,但加上斧子、锯和捆柴用的粗绳,扛到山上人会很累。
刚开始几日,龙飞儿有些受不了,因为他毕竟还小,加之山陡,爬犁道上雪滑,往往要歇几气才能到山上。过了几日,龙飞儿渐渐适应过来,每天都拉回两爬犁柴禾。为此李爷爷经常给龙飞儿做些好吃的犒劳他。
有一天,龙飞儿像往常一样到了山顶。他装好爬犁,便坐在一个大树墩上歇息起来。
山上的树木粗壮高大,直插天空。最粗的树需两三个人才能合抱过来。
龙飞儿歇息过来,感到刚才冒出的汗已变得冰凉,沾在内衣上浑身不自在。他站起身来,往林中走去。他想看一下枯柴量多少,明天是否还到此处打柴——山村的人们轻易不砍活树。除建房外,烧火大多用枯木。
林中积雪很深,龙飞儿走进去,雪将近到腰部。他艰难地在林中穿行。
突然,龙飞儿发现了一棵很粗的枯树,约摸要三个人才能合抱过来。他兴奋地想:如果明天将这棵枯树伐倒,那可要用十天半月才能运回去。
龙飞儿来到枯树跟前,发现树上距地面近三米处有一个直径约1.5米的圆洞。龙飞儿怎么也搞不明白这枯树上怎么会有洞,又是谁挖的洞?
龙飞儿天生好奇,非要弄明白不可。他将拴在绳子上的铁钩抛到洞的边缘——冬天上树难,若需上树砍干枯的枝杈,打柴人都使用这种带铁钩的绳子——试试铁钩挂紧了,便拽住绳子爬到了洞口。龙飞儿仔细看去,原来这棵枯树是空心的,估计是时间久了树心烂掉了。令龙飞儿奇怪的是,洞口边缘有一圈白霜。往洞中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而且,洞里飘出一股浓浓的刺鼻的气味。
龙飞儿有些胆怯,感觉到洞里会有什么危险。正欲顺绳下树,又犹豫起来:这么高的洞口,人不进去,动物是绝对进不去的。再说,有什么动物会钻到树洞里?不会是动物。洞里的气味可能是树心长期腐烂的味道。
想到这儿,龙飞儿的胆子又大了起来。他将绳子扔到洞中,沿着树洞慢慢往下滑去,越往下滑,难闻的气味越浓。
龙飞儿下到洞底,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清。他屏息静气,双手仔细摸去,发现洞底是厚厚的一层腐烂的木屑,拿到鼻子底下闻闻,是一股腐烂木头的腥甜味混合着臭烘烘的松油味。
龙飞儿一只手捏着鼻子,另一只手继续往前摸去。
突然,他摸到了一个毛绒绒的东西。龙飞儿一惊,赶紧把手缩回来。他感觉心跳加快,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难道这洞里真的有什么野兽?
但再仔细一想,龙飞儿又否定了这一想法:要真是野兽,怎么会没有反应?会不会是只快要死的野兽?
在想这些的时候,龙飞儿还伴有几分自责:龙飞儿呀龙飞儿,你怎么这么胆小?要真是一只濒临死亡的野兽,是不是今年过年就可以让全村人好好吃一顿了?
就这样,龙飞儿决定弄个水落石出。由于被摸的东西刚才无任何反应,因而龙飞儿胆子大起来,不再象刚才那么小心翼翼,而是索性一路摸去。他摸到了一个很大的蹄状的东西,摸到了庞大的躯体,然后,又摸到一颗硕大的脑袋和一张很长的嘴,这张嘴正均匀地喷出热乎乎的气息。
龙飞儿这样摸的时候,毛绒绒的东西依然没任何反应。他的胆子越发大起来,已坚信这是只即将死亡的野兽。于是,他便拍拍它的头,看它会有什么反应。
令龙飞儿想不到的是,那个巨大的毛绒绒的东西低吼一声站了起来!
这一惊可非同小可,龙飞儿霎时头晕目眩,六神无主。但求生的本能还是使龙飞儿紧紧拽住绳子拼命往上爬。
然而,一切已来不及了。就在龙飞儿刚爬上一步的时候,那只巨大的野兽用它那硕大的爪子抓住龙飞儿的腿,一下子将他拽到洞底。接着,他被两只爪子托起来,往上一用力,龙飞儿就恰好从洞口飞出来,重重地摔到雪地里。
没等龙飞儿从雪地里爬起来,枯树的洞口爬出一只大狗熊。接着,“扑腾”一声,大狗熊从洞口落下。
龙飞儿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不该莽撞地进入洞底。而这一致命错误,源于他对大狗熊知之甚少。
狗熊又叫熊瞎子、黑瞎子,还叫黑熊。它们个头大,身子棒,有力气。它能上树。日常狗熊爱吃甜的,秋季里山果熟的时候,它经常爬到树上采摘,也善于偷食蜂蜜。狗熊可从树上直接跌下来也摔不坏——俗称“黑瞎子跌膘”。它跌下树时,往往还要“嘿嘿”两声。人们说它是笑,其实是它摔疼后的呻吟声。狗熊闲暇时喜欢往松树上蹭,将粘乎乎的松油蹭得满身都是,并且蹭了一层又一层,时间长了就在身体表面形成一层厚厚的油层,如古代武士的戎装铠甲,受到攻击时“刀枪不入”。进入冬季,狗熊喜欢到粗大的空心枯树内“蹲仓”,也就是冬眠,一直蹲到来年春天再“出仓”。狗熊选择的洞仓的入口处有“天洞”与“地洞”之分。“天洞”一般是树干枯死后,粗大的树枝腐烂脱落后形成的洞,经狗熊修整一番,便可成为入仓的洞口。龙飞儿发现的这个洞便是“天洞”。而“地洞”则是狗熊从枯树的根部挖一个洞,从底部进入树洞内。“蹲仓”过程中狗熊处于半睡半醒状态,靠秋季储藏的脂肪维持生命。刚才的这只狗熊就是在“蹲仓”,而且是在熟睡之中。
龙飞儿若知道这些,或许就不会惹上今天的麻烦了。
大狗熊落到地上,直奔龙飞儿而来。龙飞儿赶紧爬起来,连滚带爬地往山下跑。但龙飞儿无论如何也跑不过大狗熊。
大狗熊追上龙飞儿,举起前掌用力掴去!
龙飞儿见状,急忙躲到一棵树后面。熊掌重重地掴在树干上,疼得它呲牙咧嘴直哼哼。
狗熊在与对手打斗时有三招:第一招是用熊掌掴。人若被掴到,只一下便可丧命;第二招是用它那庞大的屁股上下用力坐对手,可把人坐成肉饼;第三招是用它那带肉刺的如钢锉般的舌头使劲舔,人若遭舔便会被舔去表皮,甚至将脸上的肉舔光。
大狗熊使出这第一招便失手,不但未掴到对手,反而弄疼了自己,便有些气恼。尤其是看到龙飞儿径直往山下跑,更是恼火,便急追而去。
龙飞儿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不该跑直线,应和狗熊兜圈子,围着树转圈。因为狗熊笨重,转圈时不灵活,转得时间长了体力消耗很大。待其疲劳之时再伺机脱身。
大狗熊追上龙飞儿,从后面拽住他的棉袄,将其举到半空中,重重地摔到地上。龙飞儿头朝下趴着,没等他喘口气,大狗熊的屁股重重地坐在龙飞儿的屁股上——大狗熊使出了“坐招”。
龙飞儿“啊——”了一声,趴在雪地里动弹不得。他感到屁股和腰部都被坐瘪了,剧烈的疼痛传遍全身。
其实龙飞儿还是比较幸运的:首先雪很厚,雪地比较松软;其次是大狗熊坐他时,两条后腿支在雪地上,身体的全部重量没都压在龙飞儿身上,因而未给他造成致命的伤害。否则龙飞儿真就被坐成肉饼了。
龙飞儿趴在雪地里,由于疼痛和极度的恐惧,昏迷了过去。
大狗熊本打算再坐几下。但它发现龙飞儿一动不动时,倒有些不知所措地发起愣来。它没想到仅一下就把面前的对手坐得无声无息了。
狗熊这种动物在与对手搏斗时,更注重于搏斗过程中的快感。对手越强大,越能激起它全身的兴奋。比如狗熊遇到老虎时,凭力气论,它完全可以战胜老虎。但狗熊只是一身熊力气,斗智斗不过老虎。老虎特意捉弄它,跟它兜圈子。狗熊一次次地用掌掴去,难以掴到老虎,倒是熊掌掴到树干上,疼得呲牙咧嘴。狗熊大怒,索性拔掉周围的荆条棵子和碗口粗的树木。清除障碍后,后腿直立,两只前掌举到脑门处“叭叭”一拍,意思是向老虎挑战。但狗熊已消耗了太多的体力。待它们再交锋时,老虎专门蹿到狗熊背后,瞅准机会,爪子伸进狗熊的肛门中,将其大肠头掏出来。狗熊依然不惧,将大肠头塞进肚中,继续战斗。老虎再次将狗熊的肠子掏出来,狗熊就再塞进肚中,索性薅把草堵上继续战斗。待老虎连续将它的肠子及心肝肺陆续掏出后,狗熊才真正败下阵来。可见,狗熊多么勇猛善战。但它属于“有勇无谋”之辈。
而狗熊与人打斗时,尤其是与那些想置它于死地的猎人打斗时,当猎人被制服,它便会百般捉弄,越是看到猎人痛苦不堪的样子,它越兴奋。它不会轻易让猎人死去,而是如猫戏弄耗子般让猎人慢慢地在痛苦中死去。一旦对手真正死了,它反而会觉得空虚无聊,没有了打斗时的兴奋,便会郁郁寡欢地离去——狗熊从不吃死人。因此一些有经验的人遇到狗熊难以逃脱时,往往会用“装死”这一招蒙混过关,侥幸拣
·上一篇文章:长篇少年儿童小说《龙飞儿》(四)
·下一篇文章:长篇少年儿童小说《龙飞儿》(二)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etwxw.cn/news/xiaoshuo/201091047405B1591H6FK066IJ2778G.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