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渠蒙逊立国时,河西境内已形成四凉并立局面,形势对北凉极为不利。为此,沮渠蒙逊实施了“远交近攻”的灵活策略。412年,沮渠蒙逊迁都姑臧,僭即河西王位,改元玄始,“置官僚,如吕光为三河王故事。缮宫殿,起城门诸观”。南凉在北凉与西秦的沉重打击之下,后被西秦所灭。此后,北凉与西秦为争夺南凉故土双方互战,后通和并在湟中罢兵。420年,沮渠蒙逊声东击西,引诱西凉主力出击,刚愎自用的西凉主李歆贸然出击,在蓼泉(今临泽)击杀李歆并占领酒泉、攻入敦煌,西凉灭亡,西域三十六国皆遣使朝贡。427年,北凉从西秦手中夺得西平、乐都二郡,完成了包括湟水流域在内的整个河西地区的统一,进入了鼎盛时期。
推尊儒学,重用儒家士人是北凉政治的显著特点。沮渠蒙逊“博涉群史,颇晓天文”,是汉化程度颇深的少数民族首领。北魏灭北凉后,这些儒士学者被徙之平城,为此后中原文化的复兴和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史载“魏之儒风,及平凉之后始振”。
沮渠蒙逊“亦好佛法”,“蒙逊素奉大法,志在弘通”。其“盛事佛道,穷海陆之财,弗吝金碧,弹生民之力”。在这样一种特殊的佛教氛围中,河西高僧云集,沮渠蒙逊在都城姑臧组织国家译场,邀请西域昙无谶主持,凉州高僧智嵩、道朗及“道俗数百人”进行了长达12年的译经活动。而这些译经活动大多在都城姑臧(今武威)完成,也奠定了凉州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地位,成为当时北方地区的佛教中心。为弘扬佛法,沮渠蒙逊大兴开窟造像之风,为母造丈六石像并开凿了著名的凉州石窟,即今天的天梯山石窟。沮渠蒙逊时期,北凉政治、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一个较高水平。
北凉自段业建立政权,经沮渠蒙逊至牧犍降魏,历二姓三主,存42年。其境域强盛时东起黄河,西控西域,南达河湟,北到沙漠,“前凉旧壤几奄有之矣”。
在五凉政权控制河西地区长达近一个半世纪,“百余年间纷争扰攘固所不免”,但较之战乱频仍、经济凋敝、文化衰废的中原,经济相对丰饶,秩序相对安定。“天下丧乱,凉州独全”的局面使得中原士人学者名流度陇而西,源远流长的中原学术也随之西移。随着五凉对西域的经营、丝绸之路的畅通,河西与西域咫尺为邻,是西域与内地交通的必经之路,无论使臣往来,还是商旅往返,僧侣云游,都必须途经河西,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河西地区成为中西文化的汇合点。各种不同流派的学术思想,各种不同风格的文化艺术,都在这里汇合、交融,从而使河西地区成为一个天然的文化交流场所。区域内各民族杂相错居,相互学习、相互交融,中原文化、西域文化、游牧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兼收并蓄,形成了“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魏、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的“五凉文化”,成为凉州文化的高光时刻,在中华文明嬗变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非洲和伊朗这两种犀牛的“祖先”找到了!在中国临夏盆地
下一篇:走进敦煌雅丹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