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健康生活网  作者:佚名

1.开荒利用阶段。50年代初中期,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采用压盐或洗盐的办法改良原生盐碱地,取得较好的效果,如1956年前后,自治区水利、农业及兵团科研部门在南北疆进行了大量盐碱地改良试验研究工作,初步解决了洗盐技术和洗盐标准等技术问题。

2.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弃耕阶段。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由于灌区内渠道渗漏和田间灌溉方法粗放,没有建立与灌溉渠系相应的排水设施,致使灌区地下水位迅速上升,大片已垦土地次生盐渍化,不得不弃耕。未弃耕土地,作物产量明显下降,个别严重地区被迫放弃整个灌区或农场搬家。“过量灌溉、只灌不排”给农业开发和农牧业生产造成了极大损 ......




上一篇(三)灌溉组织管理

下一篇(二)盐碱地改良综合技术措施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