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健康生活网  作者:佚名  热度:

新中国成立前, 旧政权对农民只有层层盘剥, 没有对农业生产的官方投入。虽曾有过一些兴修水利、铺路搭桥的举措, 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各界或士绅豪富的捐助。民国16年 (1927年)上海改为市的建制, 市财政预决算设有经济建设支出的科目,但没有支农支出。新中国成立后, 财政的本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统筹安排,城乡兼顾, 市政府对市郊农业的投入逐年增多。上海财政支农的指导思想、规模和用途, 是按照生产发展、人民生活需要以及大城市理财特点来安排的。从发展过程来看,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1949年上海解放到1957年底。当时上海的郊区范围较小 ......




上一篇(二) 农村流动人口的分布与从业构成

下一篇(二) 财政支农投入的主要方面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