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中国民俗文化   阅读:

  在许多传承人看来,生命的意义就在于非遗传承。传承人们为保护非遗文化做出了巨大牺牲与贡献。代兴位老人是河西宝卷传承人,他宣卷的声音沧桑厚重,有种穿透人心的力量与古风。他家里原本有八十多本古老的宝卷,特殊时期,父亲不得已上交了三十多本,把剩下的宝卷全部用牛皮纸包几层装在一个小水缸里,趁夜里抬到代家祖坟里埋下了。过了两天,又担心宝卷让人发现后被烧,夜里把缸和宝卷抬回来,把炕板揭起来,在下面挖了一个坑,把缸埋了进去。后来,发了一场洪水,他们家地势低,被淹了。父亲带他抢出宝卷,晾晒后保存了下来。他们家也因此搬到了地势更高的地方。代兴位说:“我实在是爱宝卷。宝卷都是劝孝劝善的,它是唐代敦煌变文、俗讲,宋代说经演变来的,内容涉及佛经故事、神话寓言、家长里短。不论何种宝卷,都是劝化人的。”现在,代兴位的儿子代继生、孙子、孙女都是宝卷传承人。2017年的一次学术交流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听代氏一家宣卷后极为赞叹,为代氏一家几代保护传承宝卷的故事感动。为此,来自六省市的17位专家学者筹划并制作了“宝卷传承世家”的匾额,于次年正月初五送到代家。

  马路是庆阳剪纸传承人,她学过电脑,会平面设计,在文化公司做过广告设计工作,却一直热爱剪纸。她学习剪纸时有股狠劲,又从剪纸大师祁秀梅和库淑兰那里得到滋养,其剪纸风格多姿,尤以人像剪纸获得大家认可。她说:“我这一生不遗憾。如果没有剪纸,我不知道自己现在在哪里。我会一直坚持剪下去。”

  董永虎是凉州贤孝传承人,他从小热爱贤孝艺术。凉州的习俗是家里条件好一些的,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有红白喜事要请人来唱贤孝,唱的时候周围的邻居都可以来听。他从小就爱听,谁家来了唱贤孝的,他就在谁家听,听得久了,就能唱一点了。董永虎的大哥是个民办教师,工作后买了个牡丹牌录音机,还买了些磁带,磁带内容有歌曲,也有凉州贤孝经典《二十四孝》和《三十六记》。董永虎无形之中把磁带上的贤孝内容都记下来了,其中有好多完整的唱本。他想唱,但是没有三弦,就自己制作了一个在家练习。一开始,董永虎唱贤孝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他的妻子甚至为此砸坏了他的三弦。因为痴迷贤孝会影响家里干活,更重要的是,在凉州,贤孝祖祖辈辈都是盲艺人表演的,而董永虎是个“明眼人”,人会说他抢了盲人的饭碗。但是,董永虎最终以自己的天赋与勤奋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加之他对父母非常孝顺,就得到了一个新名字:董贤孝。董永虎说:“我就是一个唱贤孝的‘明眼人’,不唱贤孝我活不下来。”

  重回民间文化的怀抱

  更多的人执着地走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魏永宏是兰州太平鼓传承人,他一般只对人讲怎样制作太平鼓,从不说自己的个人经历。与他交流中,才知道魏永宏是家里的独子,3岁的时候失去了母亲。挨饿是经常的事,好几次都被饿休克了。当时太小,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后来才明白。16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进入县上的“五七学校”学习,成了一名木工。待家乡经济好些后,人们想把传统的太平鼓民俗恢复起来,却发现没有人会做鼓。县上先是联系上海的鼓厂做了一批,这些鼓外观漂亮,打起来声音也很洪亮,但是因为南北差异的原因,西北太干燥,南方来的鼓很容易打坏。这件事情刺激了他,他想,我们兰州太平鼓就不能自己做吗?于是,就找了一面老祖先留下的鼓,研究探索起来。他当时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老祖先的东西不能断,一定要恢复起来。1981年,他做出了第一批鼓。后来,越做越好,并开始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试验与创新。与此同时,他还成立了“永宏太平鼓队”。1990年,“永宏太平鼓队”带着百面太平鼓登上了亚运会开幕式的舞台,此后,兰州太平鼓一度被誉为“天下第一鼓”。魏永宏面对你时,总是带着微笑,仿佛小时候的那些苦难从来没有发生过。他说:“我这辈子注定就是做太平鼓的,很幸运。”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细如发丝的掐丝珐琅做成的敦煌“最美天花板” 究竟有多华丽?

下一篇:汉简文化走进中学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