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中国民俗文化   阅读:

  撰文 | 马德

  敦煌石窟的营造能延续千年之久,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敦煌的世家大族集团,长期占领和活跃在敦煌的社会舞台上。石窟中主要的大型洞窟,基本上是由敦煌各个时期的世家大族所营造的,并成为他们的祖先旧业而世袭相承。

  从西汉到宋初的千余年间,敦煌先后有李、曹、张、索、翟、阴、阎、氾、罗、阚、令狐、慕容、马、王、宋、杜、吴、康等大族。他们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受朝廷赐封,“从官流沙,子孙因家,遂为敦煌人也”,如翟氏;二是“徒居敦煌,代代相生,遂为敦煌望族”,如索氏;三是因发配贬谪而亡命敦煌,子孙繁衍,而成为敦煌世家,如李氏;四是归附中原王朝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部落,定居敦煌后很快成为大姓豪族,如令孤氏、慕容氏。他们之中,有汉晋凉州经学世家,如索氏、氾氏、阴氏等;有汉晋敦煌旧族,如曹氏、张氏、翟氏等;也有在各个时期先后崛起的军事贵族,如氾氏、康氏等。这些世族大姓之间互相通婚,形成铁板一块的敦煌世家大族统治集团,长久地、牢固地保持着他们在敦煌的政治势力和经济实力。

  汉晋南北朝时期,敦煌作为一块文化宝地,在敦煌大族中先后涌现出一批垂青古今中外的文化名流,如书法家张奂、张芝父子,索靖为首的“敦煌五龙”等;天文学家赵婓,地理学家阚骃、建筑学家李冲,思想家和教育家郭瑀、宋纤、刘昞等,医学家张存,音乐家索丞等。同时,由于九品中正制的实行,像索氏这样的高门子弟可直接入仕,如索靖官至司徒,索班、索迈等成为名震西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代敦煌地方的统治者,也大都出自敦煌大姓。公元五世纪初在河西建立西凉割据王国的李氏,也是当时敦煌大姓。隋、唐以降,敦煌地区由于远离中原,较少受到过农民起义的打击,旧世家大族的政治地位得以保存。

  然而,因为敦煌的世家大族在历史上最活跃的时代,即文献资料最丰富的时代,是在唐代以后,具体地说,是在吐蕃和归义军时代的八至十世纪,所以根本无法同魏晋时期的门阀士族相提并论。只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攀附高门望姓,希冀自己和自己的妻母有一种高贵而漂亮的邑号,既所谓“茅土定名,虚引它邦”。许多实际上是在南北朝以后到敦煌繁衍生息、应该是敦煌郡望的大姓,都跻身于汉晋礼教之门,标榜“夫人立身在世,姓望为先,若不知之,岂为人子?”因之而冒称郡望,不择手段地来抬高自己的门第,以保持自己在敦煌的地位。形成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是,在唐代,地主阶级内部已无魏晋那样的士籍之别,人们攀附高门旧望,并不是像实行“九品中正”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样为了直接入仕,而是按照习惯在必要时安上郡望而已。这样,就使敦煌的旧族力量不断壮大,而且又不断涌现出一批批新的“名门望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各类碑、铭、赞、记资料所记栽的各个阶层、各种职业的许多敦煌人,无一不是出自三皇五帝以来的中国历史上的最有名的大族之家。

  敦煌的世家大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出过一些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人物,为敦煌、河西、西域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盛和繁荣做出过重大贡献。唐朝中期吐蕃进攻敦煌时期,军政职务并不高的敦煌豪强阎朝就果断地杀死不愿抵抗的河西节度使周鼎,自领州事,以敦煌世族为主体的敦煌汉唐民众在阁朝率领下抗击吐蕃达11年之久。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大族是被依靠的对象,他们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势力没有受到大的损害。而九世纪中期率领敦煌各族民众驱逐吐蕃的张议潮,自己本身依附于敦煌旧族,所依靠的也主要是敦煌地方世家大族的势力。在全国大一统的时代,敦煌世族对中原朝廷似乎不曾构成过威胁。但在地方割据政权时代,如张、曹归义军时代,像索氏、李氏、慕容氏等家族都可以在一个时期内控制其政权,并敢与张、曹家族平分敦煌天下甚至可取而代之。所以,尽管当时已是九、十世纪,敦煌地方的世族豪强的政治势力在一定程度上似乎仍然可与魏晋时代并论。

  因为敦煌在历史上实际上是世家大族的敦煌,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敦煌石窟的营造历史也就实际上是敦煌世家大族的历史的一部分。显赫于敦煌历史上的敦煌世家大族都参与过敦煌石窟的营造,敦煌石窟的大窟基本上都是敦煌世家大族所造敦煌的历代统治者们,中央王朝的地方官也好,割据政权的首领也好,他们基本上都是敦煌的世家大族。北凉王沮渠蒙逊以下,北魏东阳王元荣、北周建平公于义都是皇族,因而在敦煌也是最大的世家豪族。隋代的大都督王文通,唐代的沙州刺史李庭光,都是敦煌本地的大族所出。而执掌河西归义军政权的张、曹二家族,更是汉晋以来敦煌地区的豪强。因此,统治者们的石窟营造,也属于敦煌世家大族石窟营造史的一部分。尽管他们所造许多大窟以其官职或封号来命名如“大王窟”、“司徒窟“天公主窟”“太保”等,我们称其作为“官宦窟”,但实际上也是“家窟”,即由他们的家族世代相承。另外,莫高窟还有一些以中下层官吏的称呼所命名的洞窟。如“张都衙窟”,也属“家窟”,窟主是曹氏时期的都押衙张怀庆,亦为敦煌大族。还有一些出自敦煌大族的高僧所造大窟之名号,直接冠以窟主之俗姓而称为“家窟”,如“翟家窟”、“吴家窟”等。在张、曹归义军时代,世家大族营造大型佛窟,往往是为了庆祝和纪念窟主本人(官宦或高僧)升迁高职和因此而带给其家族的荣耀,同时也显示该家族的政治势力和经济实力。而且,许多“家窟”原本也有自己的名称,如“报恩吉祥之窟”、“报恩君亲窟”、 “报恩之龛”等。这些窟名本身就具有非佛教的世俗性质,但敦煌人还将它们称为“家窟”,而且这些“家窟”之名统统出自佛教组织的榜文中。所以,在敦煌和敦煌石窟的历史上,世家大族的“家窟”有着特殊的意义。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1940年 航拍照片公布 看看83年前的 兰州城

下一篇:左宗棠文昌平凉府 柳湖春叠翠关陇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