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学习力教育知识   阅读:

  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基本保障是什么?

  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刘红云教授团队发布的“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曾提出五项基本保障:保障睡眠、规律早餐且有营养、保证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保证每天自主阅读不少于半小时、父母更多关注子女生活。“双减”背景下,我们对幸福教育、科学养育有哪些新的认知?

  日前,记者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刘坚教授进行解析。

  五项基本保障每缺乏一项,中小学生幸福感较高的比例下降10%左右

  若做到五项基本保障:基本保障睡眠、规律早餐、保证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保证每天阅读半小时、父母关注子女生活,则91.5%的小学生和84.1%的中学生会感到“幸福”。每缺乏一项保障,中小学生幸福感较高的比例将下降10%左右。

  记者:五项基本保障是如何确定的?这对家长有哪些启示?

  刘坚:2021年上半年教育部连续发文,对中小学生睡眠、读物、体质等多项工作都提出了专门的要求,实际上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专家团队十多年来一直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五项基本保障一方面是回应教育现实问题和国家的政策举措;另一方面也是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研究领域的一项成果总结。比如研究发现,睡眠不足是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而这一现象与学生压力大、兴趣下降、网络成瘾等都有非常强的相关性。我们很关注学生的早餐,这是因为早餐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大脑工作效率,更加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业表现,体育活动也是如此。其他像阅读、家长对子女生活的关心都是看似简单容易却益处无穷的事。从五项保障入手,家长和学校有望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因此项目团队确立了五项基本保障,希望用实实在在的证据为落实“双减”政策、优化办学环境、改善家庭教育多一套“组合拳”,让少年儿童的健康幸福成长多一份保障。

  对于家长来说,五项基本保障除了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提升孩子幸福感的锦囊,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看到,教育其实不必有那么多焦虑、愤怒和无力,而可以从最基本的小事做起,尊重孩子成长发展规律,不断完善科学养育能力,做成长型父母,成全孩子,也成全自己。

  “手机依赖症”成为教育中的“新痛点”。在调查数据中,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反映存在“父母在家里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拿着手机”的现象,而家庭手机使用规则较差的学生手机依赖程度较高。

  记者:孩子该如何使用手机,很多家长感到手足无措:孩子大了,管不住了。面对手机使用难题,您的建议是?

  刘坚:育儿先育己,要控制孩子玩手机首先家长自己不要做“手机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不能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代替面对面的亲子活动,给孩子留下手机比父母更像陪伴者的印象;更不能表现出对手机的过度关注和依恋,让孩子对手机的“神奇魔力”着迷。家长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倾听、分享和沟通,让孩子时刻感受亲情、尊重与接纳,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这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要看到,为什么孩子沉溺于手机,孩子的哪些需求被忽视或没有得到满足,比如同伴关系的需求,获得成就的需求,感受快乐的需求等。家长发现孩子可能有手机依赖的倾向时,不应过早给孩子定性,不问来由加以指责和批评。而是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到孩子问题行为背后可能的“诱因”,从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通过制定手机使用规则,激发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手机本身不是“洪水猛兽”,使用得当还可以成为孩子学习和探索的“帮手”。和孩子共同制定手机使用时间、使用场景和使用规则,同时给予孩子引导、信任和支持,帮助孩子自己学会合理使用手机。

  擅长建构策略的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明显高出一筹

  数据表明,记忆策略并不能带来好的成绩,尤其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建构策略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往往更具优势。

  记者:可否解释一下“建构策略方面”“高阶能力表现”具体是指什么?这对我们变革学习方式,提升学生高阶能力有怎样的影响?

  刘坚:学习策略是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所采取的有意识的思维或行动,常被用来衡量和评价学生是否会学习,是否会思考。项目组主要借鉴了201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对学习策略的分类,将学习策略分为记忆策略、监控策略和建构策略。其中建构策略更加看重学生能否联系真实的生活体验、联系已有的知识背景、尝试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寻求新的方法和创造性想法。比如“当学习时,我可以尝试将它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联系”“我会思考如何把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提醒:初三生要养成的六个好习惯

下一篇:学习力的构成要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