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界儿童文学网  作者:徐鹏博

——读《水浒传》有感

江苏省无锡市梅梁中学梅梁湖文学社 徐鹏博

  “心在山东身在汉,蓬莱江海漫嗟吁。他是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一首豪气凌云的反诗,将我禁锢在忠义的王国。屹立在梁山之巅,我望着天边那朦胧的群山,思绪凝结,似乎历史在往日重现,似乎涌现着昨日的幻影,揉碎在天边的浮藻间……
  翻开那本厚重的《水浒传》,静心品味,咀嚼真知,一页页的纸张带着我的灵魂在一点一滴中震撼、感动、升华……
  那是一个朝纲腐败,官官相护,结党营私的时期,名不聊生,官逼民反的年代。宋江等108为好汉占据梁山,带兵起义,与官兵周旋数年。几经波折后,朝廷招安,他们为了忠义拼命扫平四方势力,只可惜,这一众好汉终是战死、生离、死别……
  在斗争尖锐、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他们携手共进、笑看生死,演绎了一场兄弟情谊,可护国安民的绝世戏剧终是以惨淡收幕。
  在这片英勇忠义的天下,出现了不少英雄好汉。那雪中送炭的宋江,胆大如虎的武松,足智多谋的吴用……一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在我心中荡起一片又一片涟漪。水浒与忠义,须臾不可离。何为忠?宋江的忠义一直为后人所谈论,他带领梁山泊走向不归之路,使他成了统治阶级的鹰犬,致使宋江曾几何时的忠义理想破灭,致使愚蠢,实乃盲目追求。虽说如此,我愿踏一片彩云,倾听属于李逵的世界。李逵真诚、直率、果断、可爱。有人只言其暴躁,但我却认为其直率,这是他的可贵之处。在我眼里,他是一块无暇的玉,自然、随性,毫无刻意雕饰和掩盖。
  纵看水浒,梁山的风云人物依稀由在,沧桑岁月,水浒英雄为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感悟。有人说,李逵虽有如玉般的晶莹透亮,但已在时光的洗濯下生了些许瑕疵。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假若宋江不招安,结局该如何?李逵接到圣旨后将它撕个粉碎,也许你要说他单一,可我却认为只有爽直刚强的好汉才敢这样做,而李逵就是毫不虚伪和掩饰性格的人,所以我非常欣赏他。
  初“识”李逵,是在《黑旋风斗浪里白条》中。他明白宋江想吃活鱼,便用手捞起他碗里的腌鱼,连骨头都嚼了吃,跳起来叫道:“我去讨两条活鱼与哥哥吃!”一旁的戴宗挡也挡不住,只觉得他“全没些个体面”,但宋江却因此开始敬重他的为人真是不作假。他“野蛮”想必是出自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而他就是这样一个性格直爽的英雄,可谓坦坦荡荡的君子。
  再“识”李逵,是在《梁山泊好汉劫法场》中。宋江、戴宗被押赴刑场沙头。刚行刑,说时迟那时快,李逵第一个跳出来挥斧砍了两刽子手,接着大吼一声,越战越勇,救下了两位兄长。是李逵得知兄长遭遇生死危难,毫不顾虑自己的安危,在关键时刻第一个冲上前。喊宋江那一声“哥哥”饱含了多少情谊,他知道兄弟之间有着悲欢同,生死共的义气;他用自己的“野蛮”宣扬着正义与反抗,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兄弟”二字;他用自己的“粗俗”道出了忠诚。
  以“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开头,却以“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结尾。兄弟情在红尘中光芒四射,是纯净无比的酒,时间越久,味道越醇;是没有围墙的家,梁山好汉、英雄豪杰皆为一家!
  漫步在幽幽小径,不时传来鸟的鸣叫,两边杨柳在微风中显得格外精神,柳絮绿得透亮,一切都显得这么静谧而美好。可那个乱世年代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豪杰的形象不时浮现在眼前,将永久珍藏在心中……

(指导老师:丁连兵)


·上一篇文章:以书为友
·下一篇文章:阅读之变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etwxw.cn/news/xxzw/214162048AH6A240K43857H24AD4H.htm


相关内容

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