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界儿童文学网 作者:贾松瑜
传说 演变 发展 结论
远古的时候,苗族村寨没有稻谷,人们全靠打野兽、猎飞禽、摘野果、煮野菜度日,生活艰难又困苦,日子过得漫长又黑暗。
那时候,只有玉帝居住的天国,才种有稻谷;人们也只有在年节登天观看芦笙的时候,才能闻到糯米饭诱人的香味。苗家人想,如果能够把天国的稻种拿到地上来种,天天有糯米饭吃,那么苗家人的日子就赛过神仙了。
想归想,如何去实现呢?居住在南天门下的苗族首领苟新(苗语:名叫新的首领)与众苗族寨老商议,大家认为:神仙爱吃山珍,可用苗山特有的999种山珍,去对换天国里的999粒谷种,育种进行栽培,再予全面推广,让苗山村村寨寨,都能够种植稻谷,吃上香甜的糯米饭。
天国上的神仙们,果然十分乐意与苗家人对换了谷种。苟新率领众寨老,将谷种珍藏在苗家的木楼里,并派忠实的老狗日夜守护。但在寒冷的冬夜,老鼠在洞中烤火,不慎引烧了禾堆,禾堆被大风吹到苗寨,顿时全寨木楼变成了火海,那珍藏的谷种,在这次火灾中化为灰烬。
绝望中的苗家人,再次请求苟新设法找到谷种。苟新心想:既然999种山珍已经用来交换了,苗山再没有别的珍品可以对换谷种,只好另想办法。他召集众寨老商议,大家都摇头。最后,苟新宣布:谁帮苗家找来谷种,谁就和苗家人住木楼、吃糯米饭。
大黑狗见众牲畜不作声,立马站起来,表示愿意为苗家人寻找谷种,同时也诚恳地请求:如果找到谷种,请苗家人兑现诺言,让狗的家族住进木楼。
大黑狗趁着冬季天寒地冻,趁神仙都在睡大觉之机,便偷偷跑到粮仓,尽情地打了一个滚,带着一身的谷种回到苗寨,从此,苗山开始在种植稻谷,苗家人开始吃上糯米饭,过上幸福的生活。
为了庆祝丰收,歌唱幸福,苗家人将引种稻谷成熟后的第一个夏日定为盛大节日,取名新禾节;因为这一天刚好是农历六月六,因此,苗家人又称节日为吃六月六节。该节日是苗家人庆祝丰收、庆祝幸福生活的民族性节日,分为祭祀谷种、品尝新禾、聚族欢庆等三天假期。
自从引种稻谷、获得丰收、过上幸福生活以来,苗家人便将狗安顿在木楼里居住,每餐饭前,都先给狗一碗糯米饭,以表达对大黑狗的感激之情。
谷种的发明及其稻作经济的发展,是原始苗族从猎狩时代向耕作时代转变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产的丰富,苗族传统节日文化也发生诸多的变化。
最初的新禾节,人们将新收获的稻谷舂成新米,蒸煮糯米饭、制作糯米糍粑,请亲朋好友餐会,表达庆祝丰收的喜悦。限于当时的社会条件,节日活动没有融入其它的内容。
由于历史原因,苗族从发源地江淮北迁黄河中下游地区,又从黄河中下游地区迁到长江中上游地区,进而散居到西南各地直至海外各国。随着族群的不断迁徙,苗族人民对祖居地的眷恋和对先人的怀念之情越来越浓厚,进而在节日里,苗族人民享用盛宴之前,便自觉地举行祭祀仪式,表达后辈对祖先的缅怀之情。久而久之,新禾节便具有祭祀的功能。
同时,与其它民族相比,苗族进入西南地区的时间比较晚,因而只能居住在崇山峻岭之间,形成汉族住沿河、壮侗住溪垌、苗瑶住山岭的分布格局。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情况下,每逢新禾节,苗族人民既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又邀请其它兄弟民族同胞,一起到家中来品尝佳肴,对歌娱乐。这样一来,苗族新禾节又逐渐具有民间娱乐、文化交流、商业贸易等社会功能。
到解放前,融水苗族地区的新禾节,实际上已经成为当地民族团结、文化交流、商品交换、青年交往的盛大节日活动。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步伐的全面加快,苗族新禾节增加了全新的文化元素。
在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的雨卜村,人们在欢度新禾节的时候,小伙们欢快地吹起芦笙,姑娘们热烈地跳起踩堂舞,小孩们敲起锣鼓,老人们在河边观看斗马、斗鸟,整个节日沉浸在欢乐之中。因此,雨卜的新禾节实际上已经转化成为民族团结的盛会。
在融水苗族自治县红水乡良双村,人们将传统的闹鱼节融入新禾节当中。节日当天,成千上万的游客站在良双河两岸,观看青年男女在河里闹鱼。哪个小伙子办法多、捉鱼多,便被姑娘看中,邀请到家中做客,对歌到天亮,有缘分的人儿,最终成双成对、结为伉俪。因此,良双的闹鱼节,实际上已经转化成为青年男女相会的情人节。
进入新世纪以后,苗族新禾节进入城市,开花结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柳州,每逢新禾节,苗妹苗哥便聚集在一起,吹木叶,唱情歌,吃五色糯米饭,沉浸在民族节日的无比快乐之中;在南宁,姑娘小伙聚集在民族文物苑的苗楼里,举行民歌对唱,先是村与村对唱,后是族与族对唱,最后是有心的男女独自在角落里的对唱,唱得风雨桥陶醉,唱得玉兰树羞涩。
通过观察新禾节,我们从中看到了苗族的历史与文化,看到了苗山的进步与发展,看到了苗族人民的幸福与快乐。
(本文写作过程中,参见了韦宏主编的《广西苗族新观察》和戴民强主编的《融水百节》等著作)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etwxw.cn/news/xxzw/16731133343DD0HDB7J668JK854H38F.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