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界儿童文学网  作者:流沙江


  5、可怜可恨的母爱
  北宋宣和年间,在芒山附近,衙门捕获了一名大盗,姑且称他为芒山盗吧。芒山盗为祸已久,一朝落网,人人拍手称快。只有一人例外,那就是芒山盗的母亲。
  这位不幸的母亲得知消息后,日夜兼程,赶着去见儿子最后一面。母子相见,芒山盗对母亲说,儿子很想像小时那样,再吮一吮母亲您的奶,那样我虽死无憾了啊!母亲听得心酸,于是解衣。哪知,这芒山盗果真十恶不赦,居然把自己母亲的乳头生生咬了下来,以致母亲流血不止,一命呜呼。你说芒山盗凶残吗?可是他说,自己小时跑到邻居家,拿人家案板上的菜、灶下的柴,母亲见了,每每夸奖,“以致不检,遂有今日,故恨而杀之”。
  这是明人陈继儒所著《读书镜》里的一则笔记。看到一半,我不禁为这位母亲叫屈。想来她也是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罪总不至死吧。看完全文,却又如寒夜饮冰,清冷透骨。在芒山盗母亲眼中,她的孩子是样样都好,于是爱到纵容,便成了溺爱。
  想起这则故事,是因为最近在小区里发生的一件小事。在我们小区,游荡着几只流浪犬,其中有一只黄白相间的,大伙习惯喊它“小花”。小花的脖颈上有一个铁丝环,应该是原先主人为它戴上的。可见,小花是有过主人的,却不知怎么,或是被遗弃,或是走失,成了流浪一族。
  随着小花长大,套在脖子上的铁圈越来越紧。有一天傍晚,我散步时看到小花,它在草地上伏着,前爪拼命地挠自己的脖子,那一处被挠得污黑一片。在暮色中,我匆匆而过。那是我最后一次看到它。过了很久,一位邻居在浅沟里发现了死去多日的小花。小区里的人们都说,小花是被脖上那只铁环生生勒死的。
  原来,并非所有的爱都能润物细无声。有时,爱更像一场不甚均匀的雨。我们在意时,便让它满溢,无谓时又任它干涸。所以,才会有了芒山盗和流浪犬,有了以爱的名义酿造的不幸与哀愁。爱的珍贵之处也许在于,爱不仅仅是一个行动,它还是一份智慧、责任与担当。
  
  初稿写成于我们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洪湖岸边汴河镇剅口匡家祠堂村匡家湖街;
  稿成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江南离骚湖湖畔屈子屈原吟诗阁匡衡说诗楼天问斋金火学校。
  
  
  6、白套袖的故事
  单位新招进两个大学毕业生,小于和小王。小于做事情比较“毛糙”,常出些小纰漏。当然大家会原谅他,因为毕竟他还是新人。小王则显得老到多了,每一件事情他都谨慎认真地对待,做得干净漂亮。有一天,小于向小王取经。没想到,小王却出人意料地讲了个白套袖的故事。
  出生在偏远乡村的小王,小时候家境很贫苦,一件棉衣穿一个冬天都没有换洗的。为了防止把棉衣弄脏,妈妈给他的衣袖上缝了一层套袖,与同学们不同的是,小王的套袖是块白布做的,一不小心就弄脏。小王央求妈妈:“把我的套袖也换成青色的吧,白的脏得太快。”母亲笑了:“自己爱惜,就不会比青的脏得快。”为了让白套袖始终干净漂亮,小王十分小心,不敢像其他孩子那样用衣袖擦鼻涕、抹桌子,在做事情之前,便想着如何不让自己的白套袖沾灰尘。后来,在一群孩子中,他的白套袖始终是最干净的。小王说:“也许就是这白套袖,使我懂得了珍惜。渐渐地,白套袖已经缝在了心里,后来竟然成了工作中的一个标准……”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既然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请记得在生活中多“缝”一些“白套袖”。
  
  初稿写成于我们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洪湖岸边汴河镇剅口匡家祠堂村匡家湖街;
  稿成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江南离骚湖湖畔屈子屈原吟诗阁匡衡说诗楼天问斋金火学校。
  
  
  7、当官拒绝收礼的尊严和价值
  我的叔父官居局长几十年。我记得小时候有一年春节,我去叔父家走亲戚。到了晚上,叔父家的敲门声总是响个不停。叔父让我负责从猫眼里往外看,凡是拎东西者一律不准开门,空手来的,倒是开门欢迎。问缘故,叔父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你开门收了人家的礼,咋好意思不给人家办事?而送礼让办的事,大多是违规违纪的事。办吧,肯定要犯错误;不给办吧,收了人家的东西不给人家办事,咋还有脸再见人家?当官的人,得要有尊严……
  当时我对叔父的话不甚理解,等我长成大人后,有天在官员犯罪的纪实报道中,提到这样一件事:一群开发商打赌,说谁能一个电话把本市的市长叫来,算谁最有能耐。有一开发商立马拨通了电话,没几分钟,市长即刻驾到。这位开发商赢了,他炫耀说:市长算个球呀!那是我平时喂熟的狗!敢不随叫随到吗?
  我想,所有看到这则报道的人都会唏嘘:堂堂一市长,因收了人家的贿赂,竟被开发商称作是自己“所养的狗”,当官的尊严何在?做人的尊严又何在?
  也就是在那一刻,我理解了当官拒绝收礼的叔父,他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了尊严的价值。
  
  初稿写成于我们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洪湖岸边汴河镇剅口匡家祠堂村匡家湖街;
  稿成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江南离骚湖湖畔屈子屈原吟诗阁匡衡说诗楼天问斋金火学校。
  
  
  8、居里夫人家里孩子们的小玩具(名人故事)
  朋友到居里夫人家做客,发现其小女儿正在玩的“玩具”,竟然是英国皇家学会刚颁发给居里夫人的金质奖章。于是朋友诧异地问:“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把它给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曾经的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居里夫人告诉我们,对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应该有小孩子玩玩具一样的心态:先是惊喜兴奋,三分钟新鲜劲儿过去,就该把它放下了!
  
  初稿写成于我们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洪湖岸边汴河镇剅口匡家祠堂村匡家湖街;
  稿成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江南离骚湖湖畔屈子屈原吟诗阁匡衡说诗楼天问斋金火学校。
  
  
  9、名人们“谢绝”别人的做人处事处世智慧(名人故事)
  美国化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就为自己订了一份通用的谢绝书:“对您的来函表示感谢,但十分遗憾,他不能应您的盛情邀请而给您签名,赠送相片,接受采访,发表广播讲话,在电视中露面,赴宴和讲话,充当证人,阅读您的文稿,作一次报告,参加会议,担任主席,充当编辑,接受名誉学位,等等。”克里克不无智慧的谢绝,虽然少了“人情味”,但却避免了无数麻烦,省去了许多无意义的社交应酬,节约了大量宝贵时间。
  大概名人、要人、成功人士都会遇到类似的麻烦,都需要拿出谢绝的勇气与智慧。谢绝和拒绝还不一样。谢绝,基本都是好事或善意,至少当事人是这样认为的;拒绝,只要把脸往下一拉,把头一摇就行了。谢绝,则既要把事情回掉,还要感谢人家的“好意”;既要语言委婉,合乎情理,又要坚决而不妥协,所以,如何措词,还要一番踌躇,需要点智慧。
  钱钟书先生生性淡泊,最烦应酬,特别是晚年,几乎谢绝所有宴请、演讲、兼职和采访,尽管人家都是好意。可钱先生不这样看,“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很好,就有必要去见下蛋的母鸡吗?”他这样谢绝那些希望拜见他的读者,倒也不失幽默诙谐。而对于种种胡吃海喝的宴请,他又这样谢绝:不愿“花些不明不白的钱,吃些不干不净的饭,见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似乎直接有余,巧妙不足,但更见先生之清高狷介,也更有成效。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谁还好意思再上门相邀。
  作家茅盾是个温和厚道的人,他的谢绝很客气,带有商量的味道。1958年3月,茅盾给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室写了封信说:“现在写一点我个人的规划,可是规划是订下来了,能不能完成,要看有没有时间。这就希望领导的帮助。一、帮助我解除文化部长的兼职和政协常委的兼职;二、帮助我解除《中国文学》和《译文》的两个兼职;三、帮助我今年没有出国任务。如果照上面所说,一面挂名兼职这么多,一面又不得不把每星期五分之二的时间用在开会、酒会、晚会等三种‘会’上,那么我就只能不写小说了……”正是因为他的谢绝太过客气,不够决绝,当然还有“工作需要”,所以不大奏效,他不得不日复一日地泡在开会、酒会、晚会上,写作计划基本落空,在他后半生的三十年里,没有一部有影响的作品问世。
  与茅盾相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匈牙利作家伊姆雷·凯尔泰斯,谈到其成功的最大诀窍,就是“善于谢绝各种邀请和应酬,成功地关上了自己的门”。他一向谢绝采访,谢绝各种会议,谢绝入选名人辞典之类,以至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外国文学卷、《东欧国家文学史》、几种版本的《世界文化名人辞典》,都查不到他的名字。也正是因为他谢绝了几乎所有与写作无关的活动,才得以集中精力去从事他钟爱的文学创作,卧薪尝胆默默无闻地耕耘了大半辈子,最终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人生苦短,转眼百年。学会谢绝,可以帮你节约时间;学会谢绝,可以帮你集中精力干事情。那么,就请你适时关闭电话和电子信箱,以减少各种“热情”干扰。那些可有可无的应酬,充当“花瓶”的作秀,五花八门的研讨会、颁奖会、演讲会,电视台的名人访谈,名目繁多的大赛评委,能谢绝就坚决谢绝,这里不妨学学钱钟书先生的幽默而决绝的精神,学学克里克先生的巧妙措词和不妥协态度。
  
  初稿写成于我们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洪湖岸边汴河镇剅口匡家祠堂村匡家湖街;
  稿成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江南离骚湖湖畔屈子屈原吟诗阁匡衡说诗楼天问斋金火学校。
  
  
  10、我们的家风家教家训故事
  勤俭持家的故事,不胜枚举。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一生勤俭,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临终前,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勤”字,老二分得“俭”字。老大把“勤”字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而他的妻子过日子却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家里就没有什么余粮。老二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疏于农事,每年收获的粮食就不多。这一年遇上大旱,家中都早已空空如也。后来,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民间有句谚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其实本是:“为人莫作千年计,三十河东四十西”。这也是有故事的:郭子仪之孙挥霍无度,家产败尽,沿街乞讨来到河西庄,想起了奶妈,便去寻访,问了很多人都说不知道。天快黑时走来一个农夫,上前一打听竟是奶妈的儿子,到家里一看,粮囤座座,牛马成群。他就问:“你家这么有钱,为何还要自己劳作?”乳母的儿子说:“家产再大,也会吃空。家母在世时,领我们创业,要我们勤俭持家,才有此家业。”郭孙很惭愧!这家人不忘旧情,便让郭孙在家管账,无奈他对管账一窍不通,主人不禁叹息道:“真是三十年河东荣华宝贵,四十年河西寄人篱下。”
  这些故事的主题就是一句话:勤俭兴家奢侈败。
  勤俭这个词对大家来说,一点也不陌生。自古以来这个观念一直得到大家的充分认可。关于勤俭的名言名篇也不计其数,对今天的我们仍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唐朝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著名诗句。然而,此诗却并非李商隐首创。据《韩非子·十过》记载:秦穆公有一次问由余:“古代君主使国家兴盛和覆亡的原因是什么?”由余回答说:“由于勤俭而使国家兴盛,由于奢侈而使国家覆亡。”尧,用瓦罐吃饭、饮水,天下部落没有不服从的。尧禅位给舜,舜开始讲究起来,用木雕的碗吃饭,结果有十三个部落不服从他的命令了。李商隐借鉴了这一典故并取其意,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加以总结。
  《咏史》全部内容是: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这首诗的前两句,就是总结历史经验,指出古代治理国家的教训,成功主要在于勤俭,奢侈则招致灭亡。大到治国平天下,小到修身齐家,这一观点都是值得铭记的。
  再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于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为国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教育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写下《诫子书》,教育他要正直做人,今后要为国效力,做一个有用的人。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时常教育儿子司马康要勤俭不可奢侈。他在《训俭示康》中写道: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意思是说:一般的人都以奢侈浪费为荣,我心里唯独以节俭朴素为美,人们都讥笑我固执鄙陋,我不认为这没什么不好。回答他们说:孔子“与其骄纵不逊,宁可简陋寒酸”,又说:“因为节约而犯过失的很少”,又说:“有志于探求真理而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羞耻的读书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看作美德,当今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真奇怪呀!
  这些名言名篇中蕴含的哲理,至今,对我们依然有着很深远的教育意义。《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一共八条,其中三条与勤俭廉洁有关,如第三条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第七条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第八条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给我们每名党员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我们尚俭,修身,齐家。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要从小事做起,从节约水、节约电、节约一张纸做起,不随意“挥霍”。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冲沙。”一个家庭的富裕,离不开开源节流、勤俭持家;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全民养成节约习惯、形成勤俭之风。我们要将勤俭作风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将勤俭二字牢记心头,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文明风尚。
  
  
  作家诗人简介:作家诗人匡天龙,笔名有流沙、流沙江、流沙江河、洪湖浪、洪湖浪涛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汴河镇剅口匡家祠堂村匡家湖街人,祖籍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渣津镇匡家村人,1976年中秋节生人。现年45岁。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生。现任广东省广州市金火学校校长。有著作多部。诗观:诗是有趣的灵魂在诉说。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73岁一无所有85岁亿万富翁 褚时健去世:享年91岁!
·下一篇文章:无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etwxw.cn/news/lizhi/2256181020K3434926DAAGA7IK5B27.htm


相关内容

纸片人的故事

朱德华


枣树下的故事

朱德华


存故事的糖果盒

朱德华


两千减三千(微小说 幽默笑话小故事)一

匡天龙


两千减三千(微小说 幽默笑话小故事)二

匡天龙


月老的传说:千年前的爱情故事

佚名


北欧十大神话女神故事与介绍

佚名


彭德怀元帅与一根黄瓜的故事

流沙江


我们的家风家教家训故事

流沙江


名人们“谢绝”别人的做人处事处世智慧(名人故事)

流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