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界儿童文学网  作者:王泉滔

夜里上工地偷人家的钢筋被人撵,脚踏进下水道里那样姥姥不爱舅舅不疼的,咯噔着上那,瘸着去这的。现在有钱了,双拐也有,轮椅也有,就是不出来活动,除了去医院复查了两次,直挺挺躺在床上一两个月,全把医生护士的嘱咐“多活动多勾脚多伸脚”忘记脑后了。
   到了第二个月底,其实石瞎子本可以去掉石膏下地正常行走了,可他却说再等等,让骨头长结实些,免得老年旧病复发,活受罪。就在这天夜里,石瞎子突然胸痛呼吸困难,咳了几口鲜血,没来得及到医院,几分钟就英年早逝了。
   在医学上有这样一个病,叫:肺栓塞。大家都听说过心肌梗死,其实肺栓塞的危险性不比其逊色,甚至更大。肺栓塞就是心脏向肺脏流动的那个大血管或分支被各种东西堵住了,常见的东西有血栓、脂肪、羊水和空气等,特别是血栓更常见。
   就拿血栓堵塞肺血管来说吧,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是个啥东西?说白了,就是个凝血块。你要不嫌弃的话,就是餐馆里炒的鸭血鸡血那个样子,不过没有那么大罢了。这个凝血块形成需要三个条件:静脉血液淤滞、静脉系统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这样说有些专业,说更明白点,就是引起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这个原因多了去了,如:髋部骨折、脊髓损伤、手术后、吸烟、妊娠或产褥期、肥胖、长期卧床等等。像石如玉死的原因,正好符合血栓性肺栓塞的温床,根据病史,估计得了肺栓塞无疑,要不然,不会死这么快急。所以,得了病,还是多和医生护士沟通并合理听取建议为好。
   
   【07月08日 星期六】 崔家, 狗牙剐伤也是大事
   今天说的这件事情,是发生在十多年的一份病例。那天中午,十二点刚过,有个老太太到了病房医生办公室门口,问“喝不下水”是不是在这看,医生说病人在哪里,她说在楼下;问能不能走,她说“能”,医生就让她把病人领上来。
   病人叫崔名贵,五十六七岁,农民,一看就是个种田的壮男劳力。护士把他安排在病床上,医生问他怎么了?
   “我口渴得不行,就是喝不下水。”崔名贵手里端着一个大瓷碗乱颤,碗里的水都要溢出来了。
   医生问他有没有狗咬伤过,他说没有,医生让他好好想想,他思考了一会儿,说:“二十天前狗牙剐伤过。”原来呀,崔名贵家自己养了条狗,狗不大,就像大花卷子馍那样大,非常可爱。那天,崔名贵给小狗喂馍吃,不小心食指被狗牙剐破了,出了点血,用纸擦了擦。正好邻居在他家玩,说让崔名贵去打防疫针。崔名贵问打什么防疫针,邻居说狂犬病防疫针。他说,我家狗也不是疯狗,打防疫针干啥,净花冤枉钱。后来在家人的一再劝说下,崔名贵还是去正规医疗单位打了防疫针。不过,他只打一针就不去打了。
   二十天后崔名贵喝不下水,先后去了几家乡医院,医生怀疑他得了“狂犬病”,就到县医院来了。医生了解了崔名贵的病史,也怀疑是:狂犬病。闲言少叙,最后崔名贵到了权威医疗机构确诊为狂犬病。后来随访没有活多久就离开了他的亲人。
   狂犬病毒多存在病狗、病猫的唾液中,一旦被它咬伤或抓伤或舔舐伤口就可以得病。即使“健康狗”也带有这种病毒,狂犬病死亡率极高,几乎百分之百。狂犬病治愈的奇迹还没有发生过,不知能不能发生?我想一定能攻克此病,不知在什么年月,希冀越早越好。
   由于人体注射疫苗后7~14天才能产生抗体起到保护作用,如伤口较深、撕裂出血,伤势比较严重,应酌情再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自注射这天起,就能主动提供抗体,可在人体尚未形成免疫前,提供一道有力的保护屏障。
   狂犬病的症状主要是恐水症和四怕表现。确诊需要找到狂犬病毒,这不是咱们要说的范围。如果怀疑被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或有血液接触者,应立即进行预防性处理。如尽早对伤口彻底清创,用肥皂水和0.1%苯扎氯铵刷洗伤口周围皮肤,再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并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伤口不缝合,敞开引流。及时到有资质的医院或防疫部门进一步处理和接种疫苗,可不能麻痹大意走崔名贵的道路呀。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狂犬病没有绝迹,在临床工作中偶可见到。目前,此病可防不可治愈的。
   
   
   【07月09日 星期日】 吉家,为人不要胡折腾
   破镜重圆自古有,覆水难覆今日覆。今天给大家讲讲你不可能相信但却是亲眼所见的事情。主人翁叫大伟。大伟,真实的名字叫吉伟,姓吉名伟。由于个高腰粗,手大足大,高鼻子大相,自小大伙都叫他大伟,只有填表格履历时才写吉伟。大伟今年二十八九岁,大专学历,前几年才毕业。上大学一年级时,奉母亲之命,媒妁之言,和邻村的一位姑娘结了婚,也算情投意合,明媒正娶。可大学二年级大伟又恋爱了,和自己的大学同学,渐渐地忘了自己已是有妇之夫。在学校别讲真假,一边学习一边恋爱,确切地说是婚外恋。三年大学生活糊里糊涂结束。现在的大中专毕业生不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么吃香,毕了业也得自己找工作,没有包分配这一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看谁神通广大。
   大伟自然是农村娃,父亲早亡,母亲年迈,哥嫂也不怎么待见他,一家人祖辈都是地道
   的农民。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工作。大伟没找到工作的原因不光是“祖辈都是农民”,主要原因是把大量时间都用在和自己原配妻子李翠娥闹离婚上了。妻子自然不愿意离婚,自己一个农村姑娘,好不容易嫁了个大学生,怎么能轻易离异呢!折腾来折腾去,闹得沸沸扬扬,鸡犬不宁,亲戚邻居都劝他,大伟一条路走到黑,坚决离婚,妻子娘家人看真的过不到一家人,最后也就妥协了,同意离婚。至此,夫妻二人分道扬镳,各奔东西。
   大伟内心释然,当然头几天内心也有些不快,毕竟夫妻一场。但很快心情就好了起来,因为那边花前月下还有李翠花在等他。精心打扮一番,蹬车直奔李翠花家了。
   李翠花是谁?不用猜,就是大伟大学同学,和大伟谈了两年恋爱的女子。
   李翠花家在黄河以北鹤壁一带,父母都在县农电单位工作,李翠花毕业后也在父母单位找了份工作。大伟初见到翠花时,翠花也非常高兴喜欢,在翠花家住了两三天后,翠花父母了解了大伟的条件,对女儿的婚事坚决反对。开始和大伟摆事实讲道理,说了很多原因,如两家离得太远,夫妻两地分居不方便;给大伟在鹤壁找个工作也不现实等等,还能以文相待。看大伟没有回家的意思,翠花的哥哥叫上几个不三不四之人要以武论处。大伟看没戏,又没辙,只好灰溜溜地回老家来了。
   这次可没有刚离婚时那种心情。独自一人在屋里蒙头大睡,睡醒了捶胸顿足,大骂李翠花忘恩负义,出尔反尔,当年的海誓山盟都喂狗了。在亲戚朋友邻居的开导安慰下,大伟起床吃饭下地干活了。虽然不再关在屋里闷想、苦恼,但心里仍像堵了一块坯,看见啥都烦。
   一天和同村村民为了农田的庄稼吵了嘴,后来动了手脚。别看大伟身材大,平时干体力活少,真打起架来,还真不是人家的对手。两三个回合,就把大伟打得皮青眼紫,趴在地上流鼻血了。光挨揍还好,偏偏这个家伙嘴贱,又把大伟的老底揭揭,在本没愈合的伤疤上又撒了一把盐。
   君子可杀不可辱,大伟一气之下喝农药了——百分之二十的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商品名也叫“大伟”。一时间方圆几里都知道大伟喝农药了,也有人戏言:“大伟喝大伟了。”闹得农村老大爷老大娘问什么叫“大伟喝大伟了”,让人啼笑皆非。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百里。大伟住院期间,病情危重,有生命之忧。大伟的高中同学、大学同学也都知道了,纷纷来医院探望病情,七言八语,说啥的都有。
   可让大伟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前妻李翠娥也来医院探望自己的病情,还真心地掉下了眼泪。别说大伟,就连毫不相干的人也无法理解,但事实就是这样。
   李翠娥从感情上说,真的是爱大伟的。由于大伟的负心抛弃,不得不离婚。离婚后还真有人来给她提亲说媒,因为这时的李翠娥内心是最痛苦的时候,她都婉言谢绝了。
   李翠娥真的还没有从痛苦中走出来,也就是说还没有为自己的下一步考虑。大伟的遭遇传到了她耳朵里。她思前想后,做了很大的思想斗争,决定和大伟复婚。她把这个想法说给父母和家人,大家都反对,说大伟这样的男人不可靠,罪有应得,是报应。
   翠娥说:“我一个离婚女子,长相平平,又没工作,学问又不大,又没有一技之长,再嫁能嫁啥样的。如果再次婚姻失败,我该怎样办呀!毕竟和大伟结过婚,都说‘嫁鸡随鸡’,我就忍了、认了。如大伟同意,我愿意复婚。”家人看翠娥态度坚决,执意复婚,说的不无道理。心一下子就软了半截。通过中间人传话,李翠娥由双方家人陪同真的来县医院看望大伟了。当时大伟还在昏迷中。等大伟病情好转,把这事说给他听,大伟悲喜交加,泣不成声,以为自己是在梦中,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翠娥再次来到大伟身边时,大伟病情已治愈,近日即可出院了。大伟大哭一场后,真的不顾众人的眼光,在病房里向翠娥下跪承认错误,二人抱头而哭,那场景就和电影镜头一样。痛定思后,最后大伟大声呼喊:
   “让翠花给别人上酸菜去吧!”这也算是大伟洗心革面的宣誓吧。
   这故事虽然简单,但真实,绝非虚构而成。你要不信,这不,前几天大伟还在翠娥的陪同下来县医院复查,夫妇俩和我喝茶聊天,还给我带来一篮子嫩玉米棒子。大伟临走时和我说了一句真话:“人不要胡折腾、瞎折腾,折腾来折腾去,受害遭罪的还是自己。”
   
   
   【07月10日 星期一】 钮家,祸出一瞬间
   钮老太太是个有福的老人,今年七十多岁,自己的父母还健在。在沙颍河两岸有个民俗,麦季后,闺女要到娘家给父母送点好吃的,如糖糕、油角、油条,杀个鸡、割块肉什么的。钮老太太是个孝顺闺女,自从嫁到钮家屯村的钮蔻梓,每年的麦罢都要去娘家给父母送些好吃的,这是钮老太太刻在内心的铁规矩,一直没有变过。
   今年麦罢,钮老太太一直缠着钮蔻梓要到娘家去看看。钮蔻梓老人身体很好,还能下地干活,自己种有几亩良田,还有几只山羊。

|<< << < 1 2 3 4 > >> >>|


·上一篇文章:健康科普故事集《健康是最大的快乐》19
·下一篇文章:健康科普故事集《健康是最大的快乐》17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etwxw.cn/news/gushi/21310201636B61A34BGH22AFAFFK0DH.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