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界儿童文学网  作者:黄啟坚

打架!”何老师指着罗艺便高声喝问道。罗艺一面委屈地回答道:“老师,我没有打架!”“那他的门牙是怎么断的?”“何老师,是他撞到我后脑勺碰断的!你看我的后脑勺还肿起了一座山呢!”何老师一看,果然发现他的后脑勺有两颗牙齿印,还肿起了一个包,甚至还有血水渗出。于是,他便问陈明:“陈明,你说说是怎么会事,如果他打你,你直说,我会为你做主的。”陈明擦了擦嘴角的血迹,用含糊不清的语言说道:“老师,你误会了,我的牙齿并不是罗艺打掉的,是我听到上课铃后跑着回教室,刹不住车,撞到他的后脑勺碰断的。刚才罗艺是在帮我检查伤势。”听了陈明的话,何老师才知道误会了罗泽,但同时也放下了心:不是打架处理起来就好办多了!这熊孩子的铁头功还是挺厉害的。何老师一面通知陈明的家长,一面还在班上表扬了罗艺关心同学的行为,同时教育同学们要注意安全。
  本以为事情很好处理,明明是陈明自己撞上罗艺的,罗艺应该没有责任。可陈明的爸爸偏偏蛮不讲理,非要罗艺负起部分责任不何!他们的理由很牵强:谁叫罗艺站大门口,挡住了路线。就像你把车停错了位置,别的车撞上,你还是要负责是同样的道理。刚开始,罗艺的爸爸对这个牵强的理由拒不接受,认为完全是无理取闹。一时赔偿的问题陷入了僵局。这时,罗艺却忽然站起来主动承担了错误,并且劝父母给陈明赔点钱。在罗艺的再三要求下,罗艺的父母很不情愿地赔偿了一部分钱,事情才得以告一段落。事后,罗艺告诉父母:陈明的家庭并不富裕,我们能帮就帮点。面对着这样懂事的孩子,他的父母都觉得这钱出得值。
  罗艺一下子变得这么通情达理,善解人意,不但是认识他的人都有点不相信,而且作为我们读者都会觉得不可思议,但他的确在变化着,而且是脱胎换骨的转变。在解开这个谜之前,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他的变化吧。
  以前的他视学习如空气,如今的他爱学习了。上课认真听讲,专心致志,积极回答问题;每天早起晚睡,常常在孤灯下独自奋战。看着儿子这么用心学习,父母既开心又担心,毕竟还是大病初愈,便劝他要多注意休息,可他总是说:以前的自己太不懂事了,我现在要把以前失去的学习时间补回来。过去的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不做作业,可现在的他不但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而且遇到不懂的问题还刨根问底,跑去办公室请教老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成绩渐渐追了上来,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最近,他还当上了英语科代表。
  以前的他在课堂上经常捣乱,如今的他成了课堂秩序的维持者。谁敢不认真听讲,他首先送上的是善意的提醒,一个眼神、一个轻微的动作,便把那些神游的同学拉了回来;碰上那些屡犯不改的同学,他会在下课后作一番语重深长的劝服,以过去的自己为实例,让别人心服口服;再碰上那些极度顽固分子,他会报告老师,和老师一起进行教育。渐渐地,他成了老师课堂上得力的助手,任课老师再也不用担心罗艺会大闹课堂了。
  以前的他花钱如流水,不够钱用就偷家里的。我们还清晰地记得他为了网罗马仔偷家长的钱请客送礼的事吧!但这种历史再也不会重演了。现在的他懂得了勤俭节约,父母给他的零花钱他会存起来,直到有人需要就捐出去。不是自己的钱坚决不要,自己有需要用钱的地方就想办法从正途上赚。
  一个周末,罗艺和陈明、李亮两位同村伙伴准备到新华书店买书和学习用品。走到半路上,陈明忽然发亮地上有一个黑色的钱包,便停下车子捡起钱包打开来一看,只看里面新崭新的百元大钞,还有身份证,银行卡等证件。陈明眼里发出奇异的亮光,他兴奋地说:“真是天上掉下来的陷饼,这回我们发达了!可以免费购物还可以吃一顿大餐了。换了以往的罗艺,肯定会把钱包占为己有。可现在的他已完全具有拾金不昧的精神了。他坚决地对陈明说:“不义之财不可贪。失主掉失了钱包肯定会很着急,我们一定要把它归还失主。”陈明听了觉得煮熟的鸭子都飞走了有点可惜。这时李亮也说:“我同意罗艺的做法,我们一定要把钱还给失主。”见两位小伙伴意见出奇的一致,陈明也只好同意了。他说:“我们交到警察叔叔手吗?”罗艺说:“我们先在这里等一等,等不到失主才交到派出所。”于时,他们三个人便把车子停在路边,站在马路边上等候失主。等了很久 ,忽然发现一个人不停地在马路上走来走去,眼睛不停地在地面上搜索。于是,罗艺就走过去问道:“叔叔,你在找什么?”“小朋友,我刚才不见了一个钱包,你们有看到吗?”“你能说说钱包有什么东西吗?”当叔叔把钱和证件都说了一遍后,罗艺便打开钱包对了一下。钱一分不少,身份证、银行卡都写着这位叔叔的姓名。在核对清楚后,罗艺便把钱包还给了这位叔叔。叔叔见钱包失而复得,高兴地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并掏了一钱百元大钞给罗艺。罗艺赶忙摆手道:“叔叔,不用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说完,三个人便骑着车一溜烟地走了。
  有一天,他和两位朋友不经意地走进了一间“积木店”,谁想竟不约而同地被一款“大城堡”积木吸引住了。可一看价钱,他们不禁猛抽了一口冷气——四百多块钱。怎么办呢?问爸妈要吧,他们赚钱也挺不容易;不买吧,又觉得太可惜了。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熊孩子(七)
·下一篇文章:熊孩子(五)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etwxw.cn/news/gushi/206813763KAH35CJJBBHA7G9H29I.htm


相关内容

熊孩子(一)

黄啟坚


熊孩子(二)

黄啟坚


熊孩子(三)

黄啟坚


熊孩子(四)

黄啟坚


熊孩子(五)

黄啟坚


熊孩子(七)

黄啟坚


暑假“熊孩子”来袭: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