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界儿童文学网  作者:黄啟坚

过好奇,想拿来看看……看完想还给何洁,谁知却不小心丢给了罗艺……呜……呜……呜……”那哭叫声简直“惊天动地”、“气壮山河”。顿时,办公室里飞沙走石,电闪雷鸣,怨气冲天,一场毁灭地球和人类的暴风雪来临了。徐老师顷刻呆住了,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的几个老师呆住了,就连那几滴“小雨点”也呆住了。
  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下奇闻,主持公道的“法官”反而成了罪大恶极的“被告”,浑身发抖地坐在“被告席”上接受着四位“原告”的正义审判。罗艺“信誓旦旦”地说他没错,因为笔盒不是他主动拿的,况且他只不过想等到下课才还;何洁“理直气壮”地说她没错,因为她担心最心爱的笔盒被破坏,所以才屡屡冲破“红线”;刘健“慷慨激昂”地说他没错,因为他想学梁山好汉抱打不平,替何洁取回公道;罗豪“悲痛欲绝”地说他没错,因为他只是一时好奇才拿笔盒,也是一时失手才不能物归原主。他们每个人都清如水、明如镜,犯下“弥天大罪”的竟是……
  在风霜雨雪的轮番吹袭下,徐老师感到仿佛掉进了寒冷刺骨的冰窟,只能像霜打的茄子一动不动地呆坐地椅子上。幸好几位老师“仗义出手”,经过一番马拉松式的循循善诱后,才把他从“被告席”上拉了下来。虽然最后他们都承认了错误,并且向徐老师了歉,但是“含金量”有多少他不敢奢望。
  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传授学业、解惑释疑的过程中,是否也曾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传授给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知错能改的做人之道呢?面对“地震”频繁的小花朵们,又该开出怎样的“药方”呢?
  随着不爱学习、捣乱课堂而渐渐“声名鹊起”,罗艺的魔法也日渐多了起来。
  “你屡教不改,父母的脸都让你全丢光了。”这是政教处梁副校长刚踏进三年级班公室听到的第一句话。一个长得胖胖、身子站得直直的小男孩子立在老师的包围圈中,接受老师们的口诛笔伐。见梁副校长进来,几位老师一齐向他告状:梁副校长,你来得好,快来教育教育他。今天做广播操,他说阳光猛烈,怎么劝说他都不愿出去。人家能出去,为什么他就搞特殊了。更离谱的是他除了不愿出去做操外,还不停地向同学吐口水。”梁副校长一看,原来是学校里鼎鼎有名的小刺头罗艺,不但老师没法管,甚至连他的父母也对他无可奈何。打架,不做作业,乱扔垃圾、吐口水……各种花招层出不穷,让每个班主任都应接不暇。每次见完家长后,他马上又原形毕露,让她的父母伤透了脑筋,每次犯错误老师们都第一时间向他的母亲投诉。他的父母只得又乖乖地来替儿子擦屁股。作为德育工作的主管领导,梁副校长只得把他带回政教处好好教育一番了。
  经过几天的重拳出击,不绝于耳的鞭炮声终于在校园内销声匿迹了,可顽童们总会找到撒欢的地方——校门外一字排列的商铺门前又成了他们放鞭炮的主战场。商家的逐利放纵了孩子们的野性,他们在商家的包庇纵容下玩得更疯狂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夹杂着浓烈的硝烟味道似乎在肆无忌惮地叫嚣着:来吧!看你学校能把我怎样?
  为了彻底杜绝这种危险的行为,作为学校主管安全工作的总务处黄副校长决定使出惯用的“杀手锏”——杀鸡儆猴。中午1时20分,离开校门时间还有10分钟,校门外早已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商铺里挤满了像小鸟般活蹦乱跳、叽叽喳喳的孩子,商家们自然忙得像陀螺般飞速旋转,但无不笑靥如花。琳琅满目的商品中自然少不了顽童们的最爱——鞭炮,他们像中了魔法似的,毫不犹豫地出手了。不一会,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压倒了吵杂的人声、轰鸣的汽车声,像子弹般飞越空荡荡的校园“射”进黄副校长的耳朵里,似乎在提醒他——该出手了!
  黄副校长弹簧般从椅子上站起,疾步冲出办公室,疾风般穿越宽阔的广场,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校门东侧,隐身在一棵粗壮的樟树后面,透过铁栅栏的缝隙像猫头鹰般搜寻着猎物。猎物毫不费力地被锁定了,正前方几米外的一间商铺门前,几只“小鸡”围成一圈,正在旁若无人地燃放着鞭炮,震耳的响声不断地从人缝中传出,地上还腾起一阵阵白烟。他心里一阵狂喜:“这回人赃并获,看你们还不束手就擒!”要不是狭窄的铁栅栏抵挡住了他庞大的身躯,他肯定会飞扑过去,把他们一网打尽。
  为了不打草惊蛇,黄副校长决定来个擒贼先擒王。一个明显高出一大截,身穿黑色夹衣,短发圆脸的男孩成了他重点“抓捕”的目标,他决定来个瓮中捉鳖。“铃铃铃……”急促的电铃声终于响起来,电动闸门也徐徐地打开,孩子们像潮水般涌进了校园。幸好这几个小家伙没有急着往校门冲,要不然就会让他们浑水摸鱼,趁机逃脱了。十分钟后,人流渐渐稀少,这几个小家伙也终于“弹尽粮绝”了,于是作鸟兽散般混在三三两两进校的队伍中慢慢地向校门走来。黄副校长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穿黑色夹衣的小男孩子,生怕一眨眼让他给溜走了。猎物终于推着自行车慢慢地走进了校门。黄副校长疾步上前,抬起右手指着他,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
  “你站着!我亲眼看到你在放鞭炮,你跑不了啦!你是几年级?几班?什么名字?”
  黄副校长知道现在的孩子挺“狡猾”,没证据他是不会承认的,于是便使出先声夺人的招数。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熊孩子(二)
·下一篇文章:蚂蚁军团奇遇记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etwxw.cn/news/gushi/2068131514J6EDGK6DH5J9GJJHH4H3.htm


相关内容

熊孩子(二)

黄啟坚


熊孩子(三)

黄啟坚


熊孩子(四)

黄啟坚


熊孩子(五)

黄啟坚


熊孩子(六)

黄啟坚


熊孩子(七)

黄啟坚


暑假“熊孩子”来袭: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