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作者:周玮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记者周玮)记者25日从国家图书馆获悉,“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十年来取得显著成就。数字显示,截至2016年底,已完成全国1218家古籍收藏单位的普查登记工作,普查登记数据200余万条;国务院先后公布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古籍12274部;五批180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带动全国1000余家古籍收藏单位不同程度改善库房条件、配备专门设施设备,使超过2000万册件古籍得到妥善保护。 十年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正式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由国家主持开展的全国性古籍保护工程。同年,国图正式挂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具体组织实施单位。 25日在国图举办的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座谈会上,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周和平说,目前,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体系已基本形成。“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大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韩永进说,十年筚路蓝缕,“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怡情养志、涵育文明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使珍贵典籍化身千百,“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等以影印出版、数字化、缩微复制等方式,推动古籍的再生性保护;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对珍贵典籍进行再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遴选100部传统文化经典著作进行通俗阐述和大众导读,首批经典将于今年10月正式出版;以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传播普及典籍文化,“十二五”期间,国家及各地方古籍保护中心举办“册府千华”“红色记忆”等大型专题展览28场、巡展500余场、讲座600余场次。 韩永进说,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进一步提升古籍保护工作水平,研究好、利用好中华优秀典籍,继续推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生产生活的融合;支持和引导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让古籍融入当代生活;依托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多媒体平台,推动传统文化资源与新技术新业态相结合,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上一篇文章:国家文物局:我国博物馆每年接待约9亿人次参观者
·下一篇文章: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学研究展”亮相陶溪川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etwxw.cn/news/61news/175301825258A4HG1JC94I5A66K60C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