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中小学生作文网   热度:


  ——27——
   
   后记:
   
   我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上小学正是七十年代初,那个时期的课文多是红色故事,例如《小英雄雨来》,《半夜鸡叫》,《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有“雷锋的故事”,“刘胡兰的故事”,“罗盛教的故事”,“董存瑞的故事”,“铁人王进喜的故事”,等等为新中国诞生和强大而做出贡献或献出宝贵生命的人的事迹,这些故事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至今都没有忘怀。
   其中有篇课文,年过半百的我只记住头几句:“小铁锤十二岁,矮矮的个子,圆圆的脸,长得很结实。”页面的右下角画着一幅画,一个英俊结实的少年骑在一匹马上,马迎面飞奔而来,扬起很多尘土,身后的高粱往后倒去。这篇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上的故事和插图我依然记忆犹新,可惜文章的名字和大多数文字忘记了。前几年,我在百度上搜索,没有搜到此文,去年我又寻找,终于找到该文,重新读了几遍,复回到垂髫之年。这篇文章,我是上小学二年级学的,是上学期还是下学期,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学习此文时,天气还是相当热的。因为上小学二年级的我,赤脚光背,伏在凉凉的水泥板上(那个年代条件比现在差,学校两个半年级的课桌是水泥板:一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前半部分都是水泥课桌,就这也比其他学校的条件好得多,其他学校都是泥巴课桌),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小铁锤的英姿。生在福中不知福的臭小子们恨自己没有生在战争年代,也像小铁锤一样骑着大白马去打鬼子。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小学、中学、大学、工作,展眼就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干了几十年,孙子外甥健康成长,四世同堂,家庭殷实幸福美满,回想过去,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快乐的少年。
   我就是基层医院的一名小医生,没有大的本事,也没有本事在大都市生活,但我很满足、很幸福。青年时爱时断时续地看点文学书籍,年过五旬没有不称意的事情,幸福感倍增,闲暇之余,忽又想起文学来,试着写了几篇小说,尽管不尽如意,但我爱读爱写,控制不住自己思想的野马,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托尔斯泰说:“所谓的一个作家写来写去,最终都要回到童年。”可见童年的记忆对每个人都是最深刻的,是一生最忘不了的喜怒哀乐。况且,我还达不到“写来写去”的地步,还处于爱好写作者的初始阶段。
   写这篇尚能称为小说的时候,正是建党一百周年之际,阅读《中国共产党简史》,心潮澎湃,感慨良久,回顾光辉事迹,建党百年历程主要有:“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当家做主,艰辛探索,拨乱反正,继往开来,中国梦和新征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些朴实闪光的语言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誓死捍卫祖国的完整和人民的强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个人的职责所在,不可马虎,更不可废弃。
   拙文即将杀青时看中国作家网,孙云晓写的《做“儿童友好型”儿童文学作家》一文,学到很多为文为人的道理。其中有一段,作者担心地写到:
   “我以自己的作品为例来反思一下吧。我的长篇儿童小说《金猴小队》曾经被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成8集电视剧,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但我一直对其中一个细节担忧,就是一个肥胖儿童的减肥方法。当时,我经历了一次减肥,自认为有效,就将这个过程写进去了,包括减肥期间不吃主食。后来,向营养专家请教才知道,不吃主食的减肥似乎有效,对于健康却是有害的。显然,我写过的这个知识细节是不科学的,如果孩子模仿,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同时还拜读了冯艺老师的《踩稳大地》,文中讲述了施蛰存老先生在小说《黄心大师》中虚构了一个情节,致使一位法师误以为是真事,并记载在自己的著作里,使他“虔诚的著作里羼入了不可信的材料”,为此,施老感到“我将负着永远的歉疚,无法解除我的郁闷”。
   大师佳作尚有不足遗憾甚至缺陷之处,何况凡俗的我及拙作?我想一定有不足或缺陷之处,敬请编辑和读者斧凿和鉴别,把好的留下,把不足剔除并批评改正。
   专家说,写儿童作品的人,都是童心未眠的人,心中有童心和爱人之火,才能燃烧其爱的火焰,写出优秀的儿童作品来;有人说,作家都是心地善良的人,否则,写不出好作品来,我觉得这话不假。是想,一个内心深处储藏着恶毒、阴险、不仁不意的人,会写出爱人、爱家、爱国的作品吗?
   现在文学繁荣了,文艺生活丰富了,报纸、杂志、微信、网络等自媒体浩如烟海、不计其数,反而人们茫然不知道看哪些内容了(这句话不一定对)。记得,我小时候,文学绝没有现在昌盛,想读一些文学作品很难。我作文水平不行,当时父亲在人民公社卫生院工作,教语文的老师是我邻居,按辈分我应该喊他叔。叔对我说:“你作文写不好,是读书少的缘故,你父亲常去县城开会,让他给你买本作文书。”我和父亲说,啥时候去城里给我买本作文书。父亲欣然应允。父亲得闲,用自行车带着我就去县城了。
   听说要去县城,头天晚上我很兴奋,问父亲县城有楼没有?父亲说,有楼,很高。我问怎么上去?父亲说,有楼梯。我问楼梯啥样的?父亲说,一磴一磴往上上,该拐弯就拐弯,一层一层就上到最高处了。记得夜里我失眠了,在编织着县城的花花绿绿的容貌。至今想来,感觉自己做个基层医生最适合、最满足、最幸福,根本不是做建筑学家、科学家、文学家的料。
   县城很大,我很小,加上我愚钝,开窍迟,第一次进县城没有给我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惟有进到新华书店还能清楚地记得。在我的印象里,我第一次进县城,县城没有太多的楼,也是瓦房低矮的建筑,比着乡下的草房子要强得多。我一心想着看看楼房,上上楼梯,没有过多地关注其它东西。我问父亲,楼房在哪里?父亲说,新华书店是楼房。很快就到了书店,好像书店不是单一的书店,还有卖其他东西的。卖书的柜台在楼上,是二楼是三楼忘记了。我问父亲,人从楼上跳下去是从哪个窗户跳下去的?父亲说不知道。
   村里人说,有人在县城书店看《西游记》着了迷,认为自己变成了孙悟空,丢下小说,大叫一声:“悟空来也。”随机从书店窗户跳了下去。村里人都这样讲,所以我问父亲人是从哪个地方跳下去的。可见儿童少年时期的世界观是多么的天真、认真,多么的深刻啊。当时信以为真,现代想来可能却有此事或神经病所为。
   又过了几年,我到县城读高中,分班级时很想分到二楼三楼好每天都能爬楼梯。果如愿以偿,兴奋异常,闲暇有意又到那个记忆的书店去看看,书柜还在,不过书多了,那年零落的几本书变成琳琅满目,应接不暇。没有想到的是,人过中年,鲁钝的我突发奇想,想起写小说来了。还是那句话,写不好,但我爱好写。为什么写这样的儿童小说?就一个目的,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英雄不怕死不怕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谁要不珍惜,就是叛经离道,大逆不恭。我有个挥之不去的毛病,动不动就感冒浑身不舒服,发热腿酸腰痛,要是生活在战争年代,吃不饱,睡不稳,穿不暖,我早夭折不在人世了。所以,我特别感谢共产党,感谢为新中国诞生献出生命和做出贡献的人。这是我发出的肺腑言论。人生在世短者不过十几年,长者也就百年,谁也无法改变,在人生的旅途上写下什么样的文字和图画,谁也左右不了,只有自己去努力和争取。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感谢毛主席。”也是我童年的记忆。《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全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记‘两个务必’,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自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立幸福生活很难,毁掉幸福生活很易。所以每个中国公民都不要忘记历史,都要为新中国的强大增砖添瓦、出力流汗。在小说中我仍使用“鬼子”一词,因为鬼子在我心目中根深蒂固,永远是个贬义词。不管你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现代社会,不管你用什么样胸怀揣摩现代社会,即便目今社会有千万个缺点,只能去改正、匡助完善,不是你用文字或其他形式诋毁新中国的理由,这个不管是谁,都要心中明镜。一顿两顿没有吃饱喝足,动不动挂在嘴上,拿一些鸡毛蒜皮小事说道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成就都是无耻的行为,是心胸狭窄没有格局的行经。没有伟大的成就和伟大的胸怀,不管你活着时多么炙手,最终将被人所不齿,被后人所弃之如敝履。
   这篇小说动笔正是九·一八事变八十九周年纪念日,因了工作忙,没有大量时间为此伏案。由于爱好的驱使,只好见缝扎针,几乎都是晚上下班后写一会儿,断断续续写了一年,积少成章。文章结束正是九·一八事变九十周年纪念日,警钟再次响起,震人耳鼓,撼人心扉:
   “今时今日,以史为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我爱新中国,我爱中国人民,我爱祖国的一花一草,愿为祖国和人民献出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源于祖国的繁荣和昌盛;山河无恙,盛世华章,源于祖国的兴旺和富强。“撸起袖子加油干”,是时代赋予当代人的使命,更是当代人向未来作出的承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所以民康物阜、国泰民安、幸福美满的日子都应该珍惜。所以写下这抗日小说,以示吾心。
   
   
    (王泉滔 沈丘县人民医院)




上一篇中篇战争儿童小说《颍水流东海 英雄出少年》26

下一篇多事国奇遇记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