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文化新闻动态   热度:


  从审美创作思维上讲要坚守正确的历史观、党史观,努力摒弃曾长期制约过我们的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单向思维,而自觉代之以全面把握、关注转化、辩证和谐的科学思维。这一点,对塑造好百年党史中的复杂历史人物形象尤为重要。鲁迅曾说过,“知人论世,当考其全人。”这无疑是唯物史观理应把握的一个原则。

  过去,我们的荧屏上的陈独秀艺术形象,多着意于表现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严重的右倾错误。当然,这错误确实给党和革命带来了极大损失。而《觉醒年代》中,以极大的篇幅和感人的细节在荧屏上重塑了被毛泽东誉为“五四运动总司令”的陈独秀的艺术形象,还原了那段历史的真实,也让今日之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实事求是地了解了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真实面貌。这显然是历史的进步。同样,《觉醒年代》还浓墨重彩地塑造了新文化运动中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的艺术形象。他的“抱定宗旨”“砥砺德行”“尊师爱友”,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的力倡“科学、民主”……这些都是那段历史的真实,予以审美艺术表现正是创作思维力图摆脱简单的二元对立的单向思维的结果。但如果用“考其全人”加以衡量,如陈独秀的严重右倾错误,使今天的我们能客观公正地对历史先贤们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全面辩证地从他们的波澜生涯中获取历史营养,那么就有必要用把艺术呈现的历史向后延伸的《中流击水》《大浪淘沙》来互补了。

  (七)

  从平民视角写普通人物在百年党史中的精神成长和灵魂演进,也是不可或缺的必要补充

  从百年党史的题材选择上,注重从建党写起到百年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无疑都是必须的和首要的,否则会失去史诗品格。但另一方面,从小视角写小人物、从平民视角写普通人物在百年党史中的精神成长和灵魂演进,也是不可或缺的必要补充,否则,这荧屏上以影视审美形式抒写的形象党史也是不全面、不丰满的。在这方面,《理想照耀中国》《啊摇篮》等作品做出了很好的探索与呈现。

  (八)

  实现知、情、意、行统一的中华美学追求,这正是以百年党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在艺术品格与美学追求上的可贵收获

  还须提及,这批以百年党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不仅在精神高度与文化内涵上有新的追求,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而且在艺术品质尤其是美学品位上,也有了自觉的探求,攀上了更高的美学台阶。

  观众普遍反映:这批优秀作品空洞的口号和大话少了,接地气的真情实感和人话多了;事件的铺排少了,感人的细节多了。究其缘由,是坚持以人带史,而不是以史带人,是人物牵着事件的鼻子走,而不是事件牵着人物的鼻子走。《觉醒年代》是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蔡元培和辜鸿铭、黄侃等人物为聚焦点,围绕着刻画这些人物牵出一系列历史事件,精雕细刻地再现如“美食小牛蹄”之类的展现人物性格的生动细节。《中流击水》以毛泽东为叙事视点和主线,牵引出那段历史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唯其如此,除却了公式化、概念化痕迹,提升了审美化、艺术化水准。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倡导要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要知、情、意、行相统一。这批优秀作品努力学习、领悟、践行了这些重要指示。在审美创造的运作思维上,注重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觉醒年代》里的“红楼”,《中流击水》里的“红船”,《大浪淘沙》里的“浪”与“沙”,都寄托和言说着人物的情与志;在审美创作的结构上,注重言简意赅,凝练节制,如此纷繁复杂、波谲云诡的历史,如此精神丰满、文思如泉的人物,在《觉醒年代》《中流击水》《大浪淘沙》和《绝密使命》中都能表现得相当精准得当,扣人心弦;在审美创作宗旨上,注重形神兼备,意境深远,《觉醒年代》所营造的呼唤科学与民主、唤醒国民觉悟的时代意象,《大浪淘沙》那一幅幅大浪淘沙的画面组成的人生意境,都较好地实现了知、情、意、行统一的中华美学追求。这,正是以百年党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在艺术品格与美学追求上的可贵收获。

  来源:文汇报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讲述党史故事,汲取前行力量

下一篇:《送不出去的情报》:以巨大的残酷揭示巨大的温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