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玄宗此举,不无制衡之意,他实际上是在提醒李亨,若不能平定叛乱,自己还有后手。自古帝王之家最是无情,李亨岂能给自己留有后患?在李璘编练水军、出海北上、登陆幽州并收复失地之后,肃宗李亨畏惧弟弟“功高震主”,更怕父亲反悔、弟弟坐大,便完全背离《即位诏》,利用古代通信不畅的借口,宣布李璘所部为叛军,并大改历史,在自己的本纪和李璘的传记中分别留下这样的记载:
《旧唐书·肃宗本纪》载:“江陵大都督府永王璘擅领舟师下广陵。”一个“擅”字,不但昭示了对于其父的不敬之心,更抹杀了同胞兄弟锤炼水师、勇闯大海之后收复失地、安邦定国的贡献。
做戏当然要做全套,与《本纪》对应的《旧唐书·永王璘传》中这样记载:“擅领舟师东下,甲仗五千人趋广陵”。
上述两端记载中,李亨故意删除了永王璘被唐玄宗授予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的文字记载,篡改就职而为擅越,完全歪曲和掩盖了事实真相。
而李白,也从运筹帷幄的幕僚,成为阴谋叛乱的帮凶。当然,在历史滔滔的洪流之中,李白只不过是这场帝王家政权之战的配角,或者说得再难听点,根本没人考虑过他的遭遇和感受,他只不过成为这段黑暗历史上,一个闪着光的逗点,一个让人扼腕的陪衬。
夜郎之西,愁心明月
安慰终成谶言
随着叛乱平定,玄、肃二皇先后返回京城,李白却以叛贼的身份被押解回长安并且入狱。
作为文化界的名人,李白大抵不会被杀,在多番求助之后,他终于在宋若思、郭子仪等朋友的搭救之下保住了一条命,但也被判流放夜郎(今贵州)。
巧合的是,早在七八年之前,李白的好友王昌龄因事而被贬谪流放的目的地龙标,就在夜郎之西。李白当时满腔愁苦,还为好友写下了一首送别之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但讽刺的是,李白当时绝不会想到,自己会因为短暂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因为有功而被判流放此地。
在李白流放途中,倒是迎来了赦免之令,兴致勃勃地返回长安,并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句子。
可惜的是,此时的李白已经年迈,就算返回长安,终究还是没有等到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他的死法,也成了一桩悬案。
从后人的角度来看,李白的一生很光辉,有太多值得被书写和记载的地方,以至于他这段曲折的经历,今日已经鲜为人知。
对,在普通人的眼里,似乎李白才是唐代历史的主角。可最遗憾的是,在李白的时代,他终究不过是当权者的棋子。有人会说,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一个人头上时,就是一座大山,但最让人叹息的是,李白自己和他建功立业的理想,就是一粒时代的尘埃。(竞萌)
上一篇:苏轼的前身与后身
下一篇:东坡石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