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中国民俗文化   阅读:

探寻两千年前人间烟火气——汉代悬泉置的传食供给

  敦煌悬泉置遗址 杜雨林

探寻两千年前人间烟火气——汉代悬泉置的传食供给

  悬泉置遗址出土谷物

探寻两千年前人间烟火气——汉代悬泉置的传食供给

  悬泉置遗址出土瓜

探寻两千年前人间烟火气——汉代悬泉置的传食供给

  悬泉置遗址出土风干肉

探寻两千年前人间烟火气——汉代悬泉置的传食供给

  悬泉置遗址出土桃核

  李 燕

  1990年至1992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敦煌悬泉置遗址共发掘汉简3.5万余枚(有字简约2.3万多枚)。除了汉简以外,还相伴出土其他遗物,其中有大量的丝织品、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农作物、动物骨骼和饮食器具等。悬泉置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汉代从长安至敦煌段丝绸之路上的驿置遗址。从遗址规模和汉简记载可知,在敦煌郡内共有九所像悬泉置这样的驿置,为过往行人提供饮食住宿,保障丝绸之路上过往人员的安全,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从悬泉汉简的记载可知,悬泉置在接待方面有一套完整的传食制度,包括食物供应、食物种类、食物存贮、食物加工以及饮食器具等。一般来说悬泉置按照所接待人员的身份、职位、级别等提供相应的传食标准,同时还会根据来到悬泉置的人们持有官府的传文书与否,作为是否提供传食的依据。从悬泉置出土的相关饮食类文物和汉简记载可知,悬泉置所提供的传食种类主要分为粮食、肉食、酱食、蔬菜、调味品、水果、饮品、酒食和甜食等,可以说品种非常丰富。

  悬泉置设有专门的厨房,有厨啬夫负责炊事,有厨作人员专门负责炊作。在悬泉置遗址出土有一份名叫《过长罗侯费用簿》的传食接待简册,简册由18枚木简组成,均长23厘米、宽0.8厘米、厚0.2厘米。内容为元康五年(公元前61年)长罗侯常惠出使乌孙时,悬泉置接待其使团一行人所消耗物品的记录。简册中记载了长罗侯使团在途经悬泉置期间食用了数石酒、牛肉、羊肉、鱼肉、米、豉、酱等,对此次接待的人员人数和开销招待情况也有详细的记录,相当于一份流水账单。该册书的出土,为研究悬泉置的功能和经费物品的收开支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说到吃的,上文简册中提及的饮食种类比较繁杂,其实在悬泉置出土过一份专门“吃鸡”的简册,相信不少人听说过,那就是《元康四年正月尽十二月鸡出入簿》。从标题我们可以看出,这份简册记载的是悬泉置在元康四年招待过往官员所用鸡的数量。根据账簿内容还可知,东来西往的使者在悬泉置所食鸡肉一概由政府供给。同时简文内容提及了汉代河西边塞鸡的价格。这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悬泉置作为驿站给过往人员提供饮食的情况,也反映了悬泉置的后勤供给与当时整个社会的物价水平。

  在悬泉置,羊肉也是用于招待往来使者、官吏的基本肉食之一。通过出土汉简和实物可印证,羊肉的供应来源主要有两种。购买是悬泉置置办食物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猎捕工具——黄羊夹获取。这表明汉代边塞地区的人们也可以采用猎捕的方式改善伙食。悬泉汉简中还有对吃肉工具的记载,比如“切肉机”或者“切刀”。这里的“切肉机”应该是专用于切肉之几。我们认为,悬泉置的切肉机是用来摆放煮熟的牛、羊肉食品的案几,这种案几专用于来自西域的人员以切刀切割食用牛、羊肉。

  悬泉置的传食种类除了肉食,还有大量的粮食类作物。从悬泉汉简记载和出土的粮食实物可知,汉代河西地区的粮食种类主要有粟、黍等谷物类和小麦、大麦等麦类,此外,还有豆类粮食作为补充。这些在当今生活中都很常见。在此需重点介绍的是悬泉汉简中记载的“铁干粟”,即一种粮食类作物,“白铁干粟”之白应是对粟色泽的描述。其他简文也有相关记载,如“出钱二百卅籴铁干二石,给厨。为上米四月庚申付仓曹史张永”,该简是籴谷钱出入账簿,由悬泉置的仓曹史张永为悬泉置厨购买铁干上米二石,用钱二百三十钱,折合每石一百一十五钱。说明了铁干粟是对质量上等的粟米的一种专称。除此之外,根据简文记载还可以知道,悬泉置的铁干粟米的供应渠道之一就是购买。如简“入铁干米廿四石,元始元年正月己卯,悬泉置啬夫就付寿亲里龙并”,内容为公元1年3月4日这一天,悬泉置一个名曰就的啬夫从效谷县寿亲里龙并处购入了二十四石铁干米。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溯源甘肃文化】丝路名城敦煌故事

下一篇:悬泉置的交通补给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