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中国民俗文化   阅读:

【古韵甘肃】崇文尚读的平凉书香门第

  平凉城北门外柳湖书院旧照

【古韵甘肃】崇文尚读的平凉书香门第

  如今的柳湖公园一角

【古韵甘肃】崇文尚读的平凉书香门第

  叶桂隶书对联

  柳娜

  在《2023中国诗词大会》上,来自平凉市静宁县的农民工朱彦军,以惊人的诗词储备量击败百人参赛选手,一举夺得亚军,一夜爆红全网。

  一个农民工为什么能够获此殊荣?原因是朱彦军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饱读诗书,养成了纯正的文学趣味。而家庭的熏陶,也与平凉尤其静宁崇文尚读之风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密切的关系。

  平凉是丝绸之路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美誉,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明代洪武四年平凉创建学府,重教兴学之风蔚然大观,柳湖书院更被关陇士子赞誉为“人文蔚起,科第联翩”的人才渊薮,“崇文尚读”风气自古有之。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平凉书香门第众多,爱好读书的古今平凉名人更是不胜枚举,如王源瀚世族、刘曰萃世族、江锭世族等。

  平凉承袭耕读传统,崇文尚读之风在诸多平凉书香门第中传承,王源瀚世族首屈一指。据平凉文化学者傅胜利考证,王氏世族的崛起,起自明嘉靖时的王延龄。王延龄,号苍崖,遵教里(今平凉市静宁县仁大一带)人。曾任山西介休县丞、知县。任内兴学息盗,政声丕著。有《苍崖集》五卷刻行于世。其孙王大才,初任四川大足县令,后升云南曲靖同知。王大才雅意林泉,毅然回籍,筑室家园,读书不辍。时兼染翰,笔法一尊古人,为文主于庄丽。王大才长子王珙,自号山林野客,贡生。立志读书,至老不辍,著《素位录》一卷。次子王琪,字襟崆。少颖达,好古博学,家世藏书数万卷,一一评骘丹黄,撷其精英,至老不少倦。为文有体,诗亦入格。所著有《袜线集》十卷,藏于家。三子王瓆,字襟白,崇祯辛未进士,授湖广提刑按察司分巡武昌监军道佥事。崇祯末抵抗张献忠流寇,收复武汉。入清后归里,屡召不出,著有《芝兰斋诗赋文集》若干卷,刊行。王源瀚即为王瓆嫡派后裔,字奋涛,号海门。光绪十二年进士,官江西南康知县,晚岁历主阿阳、柳湖、五原各书院讲席。著《六戊诗草》六卷,陇上学者慕寿祺称其诗:“浅显易知,殆香山之流亚”,其诗纪史,有“陇上杜甫”之誉。其子王曜南,字有轩,号午天。受父严教,从小博览群书,光绪二十一年进士,“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是晚清甘肃科举史上的佳话。王曜南赴京会试期间,积极参与“公车上书”,为甘肃在请愿书上签名的61位举人之一。清末民初,在家耕读教子,以度晚年。著《学古轩诗草》,人称“学古有获,平淡增趣”。王曜南之子王尔全,字安卿,人称“四少”,毕业于省优级师范。1941年,创办了静宁中学,开静宁现代教育之风。诗文书法俱各擅长,所育英才较多。王氏一门诗礼传家,屡有著述,经历三代而不衰。

  刘曰萃世族也是当之无愧的书香门第。平凉文化学者傅胜利查阅了相关典籍,走访有关族人,梳理其家族脉络。刘氏发达,始自康熙、雍正朝的贡生刘元。刘元事迹不详,但他的继室江瑞芝却是一位奇女才女。刘元、江瑞芝之子刘曰萃,字正占,号三梅,幼年受其母江瑞芝严教,“读书甚博,工诗文,善书画”。教授生徒,门多伟士。所与往来如李杏村、化鼎吉、马擢三、穆范庵,皆一时之俊,而曰萃年最少,品学推为第一,静宁诗文唱和之盛,无过其时,有《三梅斋诗稿》行世。刘曰萃子刘伯鷃,号小航,道光辛巳恩科举人,任泾川学正,敦煌县训导,庆阳府教授,名重一时。刘氏后人刘仿穆,号春甫,曾任通渭训导,兰山书院山长,工书法。刘继穆,号石樵,贡生,候选儒学训导。再后刘祖禹字锡卿,号梅亭,前清增补邑庠生员,善书。刘思恭为其子。思恭一名寺公,字子安,又字紫庵,排行第四,生于1917年3月,世代书香熏染,加上禀赋不凡,少年时的刘子安即可吟诗作文,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后考入兰州后期师范,为诸生翘楚,深得陇上学者慕少堂、李行之诸大家的垂青。毕业后,先就教于平凉女师、力行公学;后受静宁王尔全之邀,从教静宁中学。诗作多轶,少量收入《长夜集》中。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甘肃历史文化助推华夏文明起源研究

下一篇:西凉王李暠对敦煌酒泉的经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