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中华文脉   阅读:

  原标题:【探寻初心】

  鏖战永昌 建立政权播撒革命火种

【探寻初心】鏖战永昌 建立政权播撒革命火种

巍峨挺立的红西路军烈士纪念碑。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张铭功摄

【探寻初心】鏖战永昌 建立政权播撒革命火种

红西路军革命烈士纪念馆。 新甘肃·兰州晨报记者 裴 强

【探寻初心】鏖战永昌 建立政权播撒革命火种

纪念馆内展出的表现红西路军英勇战斗的浮雕。

【探寻初心】鏖战永昌 建立政权播撒革命火种

永昌县红西路军郭家上磨庄战斗遗址。

【探寻初心】鏖战永昌 建立政权播撒革命火种

永昌县红西路军大沽政治部旧址。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周尚业 周丹波 刘成 崔亚明 谢晓玲

  永昌,河西走廊咽喉地带,古丝绸之路必经通道。85年前,在这片古老而苍凉的大地上,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英雄战歌。

  1936年11月中旬起,红西路军占领永昌40余天,在永昌境内的水泉子、八坝、东二十里铺、郭家下磨庄、北海子、水磨关等地同国民党军马步芳、马步青部艰苦鏖战,歼敌6000余人,建立了河西走廊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永昌区(县)政府,为策应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河东红军的战略转移作出了重要贡献。

  披荆斩棘 永昌城上红旗飘

  3月的永昌春寒料峭,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庄严肃穆,高高的白杨和苍劲的松柏挺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碑巍然屹立。一幅幅照片,一件件革命遗物,一份份史料……随着讲解员的讲述,把我们带进了红西路军在永昌浴血奋战的40余个日夜。

  1936年11月18日,西进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先头部队红30军军长程世才率89师267团、269团与总部直属骑兵师一部攻克永昌县城。21日,红西路军总指挥部(军政委员会)及直属部队进驻永昌县城,总指挥部设在县城南街东侧驴市街(今解放路)的天主教堂。

  占领永昌县城后,红西路军遵照中央指示,发出《告指战员书》,号召全体指战员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坚决战胜敌人,加紧创建永凉革命根据地。

  在永昌城乡,红西路军干部战士广泛张贴由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署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西路军布告”,刷写标语,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发动群众。

  12月5日,在县城旧政府院内召开中华苏维埃永昌区(县)政府成立大会。中华苏维埃永昌区(县)政府是红西路军西征以来建立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经过半个多月的深入工作,红西路军在永昌县城及郊区四周建立了13个区、乡、村苏维埃基层政权,还组建了青年队、儿童团和妇女会。各级苏维埃政权和群众团体成立后,积极协助红西路军抗击敌军,养护伤员,为部队筹粮筹款、缝制冬衣等。

  中华苏维埃永昌区(县)政府及乡、村苏维埃政权的成立,让当牛做马的劳苦大众成了自己命运的主人。永昌人民拥护共产党建立的新政府,军民共筑保卫新生政权、消灭敌人的血肉长城。红西路军进入永昌后,终日战火连绵,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经红军和各级苏维埃政府成员宣传动员,有不少青年参加红军,有的经过短期训练,就投入战斗。据不完全统计,红西路军西进时,永昌有140名新兵随军西进。

  红西路军在永昌建立革命根据地,马步芳、马步青自然不会善罢甘休,蒋介石也连电督战,命马步芳、马步青部骑步兵、甘青民团12万人马围追堵截。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兵,红西路军将士斗志昂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在永昌的40多天里,红西路军英雄的队伍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2000余名将士为了理想信念长眠永昌大地,红军指战员以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代价,在永昌大地上播下革命的火种。

  艰苦鏖战 浴血歼敌斗志坚

  在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里,一位老人的照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身着红军军服,眼神坚毅而有力,胸前的勋章熠熠生辉。

  “这位就是王定国老人。”讲解员介绍说,她的一生和永昌有着不解之缘。

  通过翻阅王定国老人的回忆录,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1933年10月,王定国参加红军。她先后任四川营山县苏维埃政权内务委员会主席、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营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探寻初心】血战高台 用生命捍卫理想信念

下一篇:【探寻初心】兰州战役 解放西北的关键一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