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社会热点新闻   阅读:

  据介绍,山东有近900万亩盐碱地,根据盐碱地现状及特点,采取挖沟排盐、种稻改盐等方式进行盐碱地改良。通过改良,全省盐碱耕地可种植粮食360万亩、棉花100万亩、枣树100万亩、牧草10万亩。

  在新疆,“吃盐植物”正在成为盐碱地改造提升的“利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田长彦介绍,新疆是中国盐渍化土壤面积最大的分布区,盐渍化对其农业影响巨大。“在调查和生产中我们发现,有些盐渍化土地上虽无法生长常见的甜土植物或农作物,却生长了不少‘吃盐植物’,它们能把盐从土里‘吃掉’、移走。我们从中筛选出一些具有饲料价值、经济价值的进行试种,第一年土壤盐分就降低了40%,第二年降低60%以上,第三年降低85%到90%,使盐碱地成为能正常种植的土地。”田长彦说。

  除了控盐,还得培肥土壤。作为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吉林省西部地区近年引入多家科研院所及企业,采用有机硅、磷石膏、高分子缓释肥、脱硫石膏等多种土壤改良剂,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我和盐碱地打了7年交道,第一年在盐碱地种水稻,由于缺少科技方法,每亩只收200多公斤。2017年,在专家指导下改良土壤,亩产达到了430多公斤,去年达到500公斤以上。”位于吉林西北部的大安市新平安镇农民郭晓红说。

  不仅“改土”,还育“新种”

  ——优质耐盐碱作物品种的培育与推广种植,将有效提升盐碱地产能

  仅“改土”还不够。关键得转变育种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

  “优质耐盐碱作物品种的培育与推广种植,将有效提升盐碱地产能,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谢旗和他的团队不久前首次发现作物主效耐碱基因AT1,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在理论突破的基础上,我们利用AT1基因对相关作物进行了耐盐碱育种改良并开展大田实验。其中在宁夏平罗盐碱地,高粱籽粒增产20.1%,谷子增产19.5%;在吉林大安盐碱地,水稻增产22.4%至27.8%。”

  随着理念的变化,各地区各部门加快行动,越来越多耐盐碱植物新品种在盐碱地上诞生。在河北南皮,“小偃60”品种1亩能产550公斤左右小麦;在东营,“盐黄香粳”亩产505.1公斤,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达到优质米一级标准;在宁夏,科研人员在河套平原盐碱地上选育了枸杞、玉米、水稻、葡萄等多个耐盐碱新品种,产量实现大幅提升。

  日前,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该创新中心由中国农科院等单位联合国内18家盐碱地科研院校企业等优势单位共建,聚焦盐碱地生物育种、盐碱地产能提升和盐碱地生态化利用三大关键领域,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培育耐中度盐碱的粮油、饲草、特种经济作物新品种(系)80个以上,耐盐碱作物新品种推广面积达到3000万亩,带动1300万亩盐碱耕地质量普遍提升1-2个等级,单位面积综合产能提高25%以上。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的成立,就是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由改地适种变为改种适地。预计经过一段时间发展,能推动1亿多亩盐碱地得到利用,供应更多粮油和食物。”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说。

  农业农村部表示,接下来,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根据盐碱地普查结果分区域分类型开展改造提升,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推进农机农艺配套和加工技术装备研发,以综合性措施推动这一战略问题破题。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局地突遭“烂场雨”,麦收如何雨中“抢”粮

下一篇:敦煌市黄渠镇:牛倌养牛忙 “犇”向致富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