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界儿童文学网  作者:班固

,听到《韶》乐,着迷得三月不知肉味。孔夫子所修的《春秋》信而不妄,并招致麒麟,因此汉王朝礼待孔子之后裔。虞《韶》与《春秋》,聚天地之灵气,能招致凤凰与麒麟,它的精神在千年之后,犹能感动人心。让人进入一个忘我的境界。当年楚国善射者养由基的目光向四处一望,那猿猴就悲号,知其必中。西汉初名将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这般技能倘非有至诚之心,怎么能达到?假如没有这种技能又怎么能展现出来?从事一种至下的技艺尚且一定需要这种精神,况且当自身沉迷于追求道德的本原这么重大的事情。上自伏羲,下至孔子,都是圣人作经,贤者围绕着学说、原则而行。只要清晨获得天地之大道,那么即使傍晚死了也无所憾,就好比是忘却了自我,何况其它的身外之物呢?倘若死而不朽,这无异与彭祖同寿,同时跟随老聃之踪迹,这样就可以与后世的哲人言至道而通达情意了。

  末章:天地之始,万物草创于混沌蒙昧之中,确立了各自的本性与命运。而能够心里装着天地之道的。就只有圣贤。天地使万物运转变化,如水之流,无所止息。人生能保其身,死有令名,固然能成为民之表率,然而不幸而舍生取义,亦符合道的使用准则。然而不能保持个人的天赋本质,不能争取到天赋的命运,反而自取忧伤,为物所夭,那就没有任何耻辱比这更大了。人只要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不渐染于流俗,这就是保持个人天质的洁白,这怎么会有渝变之色呢?人倘若能不变本色,那么就差不多接近了神道的细微精深的要义,而进入了神明之域。▲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此赋是人生哲学的自白,表现了他对圣贤之道的矢志不渝的追求。赋中铺叙世事乖违,不可逆料,显然寓含讽世的意图。

  此赋分三层。第一段和第二段为首层,此层从作者的家族谱系写起,以自己梦中与神人相遇,继而测梦得吉领起全篇,引出“幽通”,抒发情怀,陈说宗旨。第三段和第四段为中层,此层是主要部分,反复征引大量古昔人事,以说“幽通”。作者认为,天地间万事万物都处在生生不息的变化之中,社会生活中常常是“艰多而智寡”,因此,人生的荣辱祸福,难以预测。为了说明这一看法,作者采取敷陈叙述的笔法,追溯了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的命运,以见世事乖违错杂,非人所能料。为了“保身遗名”,以为后世之表,就应当“谟先圣之大猷”, “邻德而助信”,即精诚神明,以圣人之道为用,舍生取谊,守道不移。最后一段为末层,此层总结“幽通”中获得的启发:“非精诚其焉通”,“操末技犹必然兮,矧耽躬于道真!”以与首段“魂茕茕与神交兮,精诚发于宵寐”相应。

  全赋以抒情为主,兼有说理,笔触深婉,情致浓郁充分利用了作者作为史学家的优势,大量稽古,典事频出,正正反反,波澜起伏,繁而不乱,工力不凡。在艺术上,此赋砌堆词藻,仍不脱大赋俗套,并有模拟楚辞的倾向。形式上深受《离骚》、《鹏鸟赋》影响,独创不多。▲

 

简析

  《幽通赋》作于班固家乡安陵,是班固抒发个人思想、情怀的作品。班固很看重这篇性情之作。他将这篇《幽通赋》收入《汉书·叙传》,成为班氏家族史的重要内容。

  《幽通赋》是班固突遭家庭变故之际,对宇宙、历史、人生诸问题的思考,可以视为他青年时代的思想自白书,此赋是其家族盛衰的陈述,更是他发愤著述的誓词。从这篇作品中可以看出班固早年的思想,以及时代思潮留下的印迹。

 

 

创作背景

  据《汉书》,作者“弱冠而孤,作《幽通》之赋,以致命遂志”。据《后汉书·班彪传》,班彪“建武三十年,年五十二,卒官”。此赋应写于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班彪死后不久。当时,朝廷多用不肖奸佞之徒,贤良进仕之路被阻塞,于是作者作此赋,述古者得失,神明之理。作者自叙此赋的写作目目的是“致命遂志”,阐释人间的吉凶祸福,表明自己的处世态度。

 

名家点评

  南宋黄震:固之赋《幽通》,将以致命遂志也。然气慑而辞戚,固之不得其死,已占于此经。曰:祸福将至,有开必先。又曰:善不善,必先知之,其类此矣。虽曰致命,吾不信也。(《汉书评林》)
  明代郝敬:班固之《幽通》,餕屈平之残膏也;王褒之《洞箫》,食扬雄之旧火也;马融之《长笛》。谲诡而不甚切当,亦《洞箫》之类。不若王粲《登楼》、江通《恨别》、陆机《文赋》、曹植《洛神》,为清爽快利耳。(《艺圃伧谈》)
  明代孙鑛:①刻雕酷竦,字字欲新,大约是规模子云,然间有过苦涩处,此是近代刻画一派所祖。(《评注昭明文选》)②平叙中忽插断语,亦自有味,致六朝以前,赋多此格,所谓水到渠成,全无意也。(《评注昭明文选》)
  明代孙执升:历言理之不常,数之难定,而于之以致命遂志,抒情写郁,总归正道,可以醒贪夫,可以励修士,其行文气骨,亦拟《骚》之神似者。(《评注昭明文选》)
  清代何焯:①赋家俱以体物为铺张,此独以议论引古为结构,取法《离骚》。亦有《鵩鸟赋》遗音,皆以虚运,不取实发也。(《评注昭明文选》)②通篇归重道字,躭躬道真,可以通神,此《幽通》大旨。(《评注昭明文选》)
  清代邵长蘅:意祖《离骚》而词多诘屈。亦扬子云嗜奇之遗意,遂成赋家一格矣。然摹古于形似之间,不无貌似神非之弊。(《评注昭明文选》)
  清代王芑孙:《幽通》、《思玄》,情理同致。(《读赋卮言·审体》)
  清代张扬庵:通篇立义正大,俱同曹大家《东征赋》。庄老狂流,悉力截断,引绳据墨,俨然儒者典型。(《评注昭明文选》)
  清代孙梅:《幽通》、《思玄》,宗经述圣,《离骚》之本义也。(《四六丛话》)

 

作者简介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班彪长子。九岁能文。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前后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穷究九流百家之言。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其父班彪卒,自太学返回乡里。为父守丧时期,在班彪续补《史记》之作《史记后传》的基础上开始编写《汉书》,至建初年间基本完成。汉明帝时,曾任兰台令史,与陈宗、尹敏、孟异共同撰成《世祖本纪》,升迁为郎,负责校定秘书。章帝时,以史官兼任记录,奉命把讨论结果整理成《白虎通义》,又称《白虎通德论》。永元元年(公元89年),大将军窦宪奉旨远征匈奴,他参与谋议,窦宪在政争中失败自杀,洛阳令借机捕他入狱,后于永元四年(公元92年)死于狱中。他擅长作赋,撰有《两都赋》、《幽通赋》等。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封燕然山铭》原文、注释、译文与作品鉴赏·班固
·下一篇文章:《酒箴》原文、注释、创作背景与作品鉴赏·扬雄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etwxw.cn/news/hanfu/18116193370F0DD0EIIH4AIF0J6BG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