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中国儿童文学网  作者:佚名

说起陶渊明,大家首先想到的必然是他的田园诗。作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所作的《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文,历来为人所熟知及称颂!但就是这样一位归隐南山、放怀山水、与世无争的诗人隐士,其实也有着侠骨豪情的一面。



《咏荆轲》

【东晋】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本诗取材于《史记·刺客列传》。燕太子丹曾在秦国当人质,逃回本国后,招募勇士,图谋复仇。荆轲原为卫国人,被人推荐给太子丹,很受优待。当强秦危及燕国之际,荆轲奉命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时,太子率众人穿着素服送至易水,高渐离击筑悲歌,荆轲应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就车直去,义无返顾。至秦后,以匕首刺秦王,未中,被杀。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汉代就已流传开来,在汉画像砖上,就有这一题材的刻划和表现。在中国文学史上,秦始皇是一个强权和暴力的象征,荆轲则是一个“士为知己者死”的典型。但他所刺杀的是一个暴君,而他明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还是义无反顾,慷慨赴难,最后身死而酬知己,于是,荆轲之“士为知已者死”便具有了一种除暴安良的侠义色彩,被后世广为传扬和盛赞。

陶渊明身处王朝更迭频繁,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的年代,亲历了刘裕杀晋恭帝而自立的变乱,他选择荆轲这样一位敢于舍身除暴的英雄加以歌咏,显然是有感而发的。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嫉恶抗暴,对现实强烈不满的情怀,表明他归隐之后,仍不忘关注现实,他并没有完全退守于他虚构的“桃花源”中。所以龚自珍有诗云:“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平淡处,二分梁甫一分骚。”

《咏荆轲》这首诗集中笔墨,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三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慷慨赴秦: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燕太子丹募士报秦,荆轲死酬知己。一个“提”字有四两拨千斤之妙,满不在乎,根本不把秦王嬴政放在眼里,仿佛是去参加一个朋友的约会,那么轻松和从容。他身骑白马,越陌度阡,恨不立即到达秦廷。“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一“雄”,一“猛”是诗人对荆轲的称赞。此二句绘声绘色,一个侠士的形象跃然纸上,雄豪威猛,气度不凡。



第二个场面,易水饯别: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西风萧萧,寒波淡淡,群英列座;渐离击筑,宋意高歌;筑声悲响,低沉幽咽,如泣如诉;壮士心知,此去不还,死而无憾,留名身后。这是怎样一个悲壮的场面啊!



第三个场面,刺秦失败: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历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千城万里,转瞬即达。来到秦庭,佯装献图,图穷匕首见,最后功亏一篑,血溅秦庭。一个“惜”字,表达了诗人深深的遗恨。



最后两句: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越过悠远的时空,诗人与侠士仍然情脉相通。何止是陶渊明,骆宾王有《于易水送别》诗句云:“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辛弃疾《贺新郎》词中云:“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咏荆轲》是一首气壮山河,忠义喷发的咏史诗。诗人对荆轲的歌咏中,表达了强烈的爱憎情感,亦将对现实的满腔忠愤倾泻于字里行间。龚自珍有诗赞道:“陶潜诗喜咏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思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这首诗的艺术风格与陶渊明的代表田园诗歌迥然有别。可见陶诗除了平淡外,还有豪放的一面。朱熹说:“渊明诗人皆平淡,余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评价可谓一针见血,准确之极。

除此之外,陶渊明尚有《读山海经》等篇目: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鲁迅先生将陶潜明的这类诗称为“金刚怒目”式。可见在陶潜明采菊、饮酒、听松、看云的平淡外表之下,深藏的是关怀现实的炽烈情怀。




上一篇宋后无风流,唯有纳兰词

下一篇十首思乡诗,浓得化不开的故乡情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