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中国儿童文学网  作者:佚名

    早朝大明宫

    贾至

    银烛熏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注释:

    ⑴早朝:臣子早上朝见皇上。大明宫:皇宫殿名。国家大典,皇帝朝见百官多在此举行。

    ⑵银烛:蜡烛,有银饰的烛台。此指百官早朝时擎的灯火。熏天:一作“朝天”。天:代表皇帝。朝见皇帝称为“朝天”。紫陌:紫红泥铺的路,指京城长安的路。

    ⑶禁城:宫城。

    ⑷青琐:皇宫门窗上的装饰,代指宫门。

    ⑸百啭(zhuàn):鸣声婉转多样。建章:汉代宫名,代指大明宫。

    ⑹剑佩:宝剑和玉佩。玉墀(chí):宫殿前的石阶。亦借指朝廷。

    ⑺御炉:御用的香炉。

    ⑻凤池:即凤凰池,在大明宫内,中书省所在地。上:一作“里”。

    ⑼朝(zhāo)朝:天天;每天。染翰(hàn):写文章。翰,笔。

    译文:

    银烛闪闪照亮了皇宫里漫长的紫陌,禁宫中春色苍苍。上千棵柳树在道旁亭亭而立,宫门外弱柳垂下的枝条拂动着门上的浮雕,黄莺随意盘旋,婉转的叫声回旋在建章宫上。文武官员身上的佩剑和佩玉发出轻响,臣子们鱼贯着走上大殿去,衣冠上沾染了御香炉里散发出的香气。早朝开始的那一刻,受到皇帝的恩宠而站在凤凰池上的臣子们,就要按部就班得协助君王治理国家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至德二载(757年)九月,广平王李傲率朔方、安西、回纥、南蛮、大食之兵二十万人收复长安,平定了安禄山父子之乱。十月丁卯,唐肃宗还京,入居大明宫。至德三年(758年)二月丁末,大赦天下,改元乾元。此时李唐政权,方才转危为安,朝廷一切制度礼仪,正在恢复,表面上的中兴局面已经形成。中书舍人贾至在上朝之后,写下这首诗,描写皇帝回朝后宫廷中早朝的气象。

    赏析:

    《早朝大明宫》是唐代诗人贾至的作品。此诗第一联是描写一个“早”字,第二联写大明宫的景色,第三联写百官上殿朝见的情况,第四联是感恩效忠的话。全诗把皇宫豪华的气派以及百官上早朝时严肃隆重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政治色彩很浓。

    这是描写百官上朝场面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政治色彩很浓。皇宫豪华的气派以及百官上早朝时严肃隆重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

    这首作品的一个特点是全诗用比较贴切的文字描写场面,虽说用到一些褒义的修辞,但是却没有出了早朝大明宫这个场面,用字很集中,并没有用使读者有更多题外思索的字眼,说白了就是意境上苍白,虽然有词藻的堆叠,可是还是落在俗套里。不过或许是场面过于宏大,诗人作为一名官员,能如此下笔已是难能可贵了。

    用紫陌形容甬道,前人的诗里就有,不新鲜;对青琐的描写,也很平常;建章殿是汉代的宫殿,这里因为避讳而代指唐朝的宫殿,走了一般的路子;大臣受皇恩而得以站于凤凰池上,这更是封建社会千年的传统;至于朝朝协助君主,古代三纲中臣以君为纲讲了好几千年了,写出来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可也是因为这首诗记载的场面在那个时代日日重演,所以诗还是有了历史见证一样的作用。

    政治色彩浓厚的诗通常因为要表达主观上的尊重及客观上的严肃,诗写出来个性却不突出在所难免。当然这不是说写宫廷生活一定不能加入个人色彩,而是说封建社会里的诗人写宫廷生活就会免不了有如此的缺憾,在当时政治局面是不允许他们那样的,和现在写诗不一样。现在讲民主,批评起时事来可以酣畅淋漓得加进自己的感情。可是那个时代写诗却是不兴这样的,一旦如此,就会被人另眼相看,甚至避之唯恐不及。写一个宫廷生活的场面,不是为了让人躲着自己,在这里诗人是想让更多人了解这种场面,从而了解自己也是个本分的臣子,要不然这首诗不会写得如此直白。




上一篇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杨敬之《赠项斯》赏析

下一篇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令狐楚《思君恩》翻译赏析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