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既要走进生活,也要做好艺术转换与创新表达。若仅满足于生活素材本身,没有转换与创新,依旧是公式化、概念化、模式化地呈现,作品自然会面临市场接受与艺术标准的双重否定。
中国电影作为产业十余年来的发展之路,也是中国电影类型化的发展之路。目前,创作者在确立某一种电影类型时又融合其他类型电影的元素,是剧作创新值得关注的新趋势。如:《战狼Ⅱ》属于主旋律题材电影,选择了英雄电影的类型化表达。冷锋豪情万丈,义薄云天,除恶务尽,英雄气概与英雄动作被展示得淋漓尽致。影片叙事运用极致美学,将大爱与大恨、大善与大恶、大美与大丑推向极致。
精心选择剧作角度,精心设计剧本结构,将提升影片艺术魅力,也会让常规题材迸发新意,沉淀出令人深长思之的思想力量。对生活的新发现,对艺术的新表达,永葆创新的意识与勇气,于中国电影未来创作而言至关重要。
提升选材与叙事格局,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风范
电影强国之“强”,归根结底要看是否有好作品,电影工作的根本是要抓住创作这个“牛鼻子”。电影编剧要把握中国电影向强国迈进的历史机遇,潜心创作、打造精品,拓宽选材视野、提升叙事格局,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寻找故事素材,从民族文化的深层底蕴中寻找剧作创新点。
一个电影强国必然会有反映民族情感、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发展的史诗性作品,而且必然能跨越地域之界,产生更广泛的共鸣。近年来,一些中国电影已经做出了有益探索:《战狼Ⅱ》体现了国人对大国情怀和大国英雄形象的精神需求;《红海行动》在电影市场和业界两个层面取得轰动效应,影片中蛟龙突击队8个突击队员救助侨民的英雄行为,彰显了中国形象、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今年年初热映的《流浪地球》,用高科技视听手段创造奇观效应,讲述人类故事,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旨……这些塑造中国英雄形象、富有史诗气质的电影之所以燃情海内外,不仅是中国电影工业的胜利,也是中国电影文学的成功。它们有效地实现了人类价值的中国表达,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风范。同时,这些作品都是在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这也启示编剧:要不负时代所托,从小境界走入大境界,从小格局走向大格局,从小任务担起大使命。
当此之时,电影编剧更应做好时代的见证人、记录者,用影像书写和讴歌中华民族新史诗,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
- 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数字政通迎来发展新机遇
- 李克强同志逝世
- 680元民宿被平台悄悄调成2780元 老板懵了:已下架,不会宰客
- 争议!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招募人类试验者,曾被爆实验涉嫌违
- 美国公布芯片法案“护栏”规则
- 两度被评为“世界第一美”林珍娜有双107cm大长腿,拥有黄金比
- “临时儿女”悄然兴起,不少从业者月入过万!
- 《人世间》导演李路:呈现中国社会50年变迁史
- 网络剧:从流量至上回归内容为王
- 社会资本研究50年
- 艺术贺新年:北京纸雕艺术家用作品祝福新年
- 法国:今年2月失窃毕加索名画被追回(图)
- 冷冻卵子或得不偿失 过度刺激卵巢易受伤
- 谢楠爱子抓篮球框双腿空中挣扎 动作与科比神似(图)
- 张柏芝素颜逛菜市场 称要煮饭给儿子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