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三国演义故事   阅读:

    公元1626年9日,爱新觉罗. 皇太极登后金汗位,与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平起平坐,“共议国政,各置官僚”开始了共和执政。国家的一切方针政策,军政事务,均由众大臣,诸王公贝勒共同商议。共和执政期间,国力大振,朝鲜称臣,明庭受掣。皇太极自己不知道,他开创了资本主义近代文明的先河,这种共和议会制奠定了现代资 本主义国家的政权模式。皇太极是一个胸怀广阔,文武兼备,勤政爱民的领袖,他认为:“一些止图自家富足”的官员,不是尽心国政之人而能恩养穷民,方又称为“贤”即为勤劳国政之人,不然止图一己之丰厚不以众人为念众人岂复有系念尔等之心耶!”,其“平等”意识跃然纸上。宁锦大战中,锦州被围,明将祖大寿弹尽粮绝,竟杀城内百民,食人肉充饥,最后连袍泽伤兵亦不放过。后来祖大寿投降,除祖大寿及其家属外,皇太极将三千降兵全部杀死,令许多史学家所不容。一个有平等意识的人怎会做出如此“杀降”的糊涂事来。其实从他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行为看,足见他内心天良尚存。人性的光辉一触即发,“人权”思想呼之欲出。然而皇太极并没有向前进一步,在汉族儒生鲍承先,宁完我,范文程,罗绣锦等将汉臣“早正尊号”的怂恿下,共和执政十年后,即天聪十年,皇太极登上帝位,帝号宗德。一向远离儒毒的女真族终于种植了汉民族最恶毒的诸葛儒毒基因。聪睿绝伦的皇太极原本可以带领中华民族开创人类新文明,执世界文明之牛耳,最终却成为诸葛儒毒(即复辟帝制,分裂割据)的播洒者。皇太极地下有知,亦会悲叹:诸葛儒毒实天下之恶毒矣!

    公元1951年5月23日,《十七条协议》在北京签定。翼年,达赖喇叭和班禅双双上京,国人为之奔走相告,世界也瞩目关注,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华民族,掀开了民族团结、伟大复兴的新篇章,然而上帝并没有加入中国籍,1959年3月17日,“西藏叛乱”、达赖流亡印度,令人不解的是:在1950年5月1日 “昌都战役”之前,达赖政治上的民心,军力上有实力,经济上有“外援”,此时提出分裂、西****立等,尚有一定胜算。解放军进藏后,严格执行民族政策,政治上赢得民心,经济上中共政府大力援助,西藏建设为之一新,达赖此时发动叛乱,既失民心,又无军事实力,无异于自杀。达赖怎会如此不合时宜呢?原来,在“西藏叛乱”之前,解放军在西藏严格执行了中央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达赖喇叭也深感其诚,不远千里,车马劳顿进京觐见国家领导人,也说明达赖本人的诚意,此时的达赖的确表现出一代宗师的风范,心中只有民族团结,西藏发展的思想。不知是工作人员的无意之举,还是民族分裂分子的有意安排,在途中,为了了解汉文化,达赖看的竟是《三国演义》。

    达赖喇叭何等智慧,只读一遍,立即读懂此书的精髓,那就是复辟有理、分裂无罪。一个民族分裂分子,内战战犯的诸葛亮不但得到千古推崇,后人还四处立祠祭祀,足以说明这个民族的国民性。达赖久居西域,远离中原,天生就缺乏对儒毒的免疫,一旦遇上,立中其毒,“西藏叛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像诸葛亮明知北伐无望而疯狂为之一样,至今达赖仍不言放弃。这般执着本就有违佛教“破执”、“持戒”之教义,与其佛教领袖格格不入。可叹达赖喇叭,一代宗师,有德高僧,佛门领袖,雪水洗涤过的灵魂,高原挺拔般的胸怀,原本是民族团结的天使,振兴佛教的领袖,却成****分子的精神领袖,漂泊海外半世纪,令亲者痛,仇者快。一个人的悲剧导致了一个宗教一个民族的悲剧。即便是因食物中毒而圆寂的佛陀,西天有灵,也会唏嘘:诸葛儒毒,真天下之奇毒矣!

    公元2000年新世纪新千年伊始,湖北师范学院一历史大学生游古隆中后,曾赋诗一首,诗曰:四大发明出豫鄂,人类文明最耀目,河南湖北智慧长,一争诸葛便消亡。此诗虽言辞稍过偏激,却提出一个问题:湖北河南人自清朝“诸葛亮躬耕南阳的地方,到底是湖北还是河南”之争论后,湖南.河北再无大智慧了。他们的智慧哪去了呢?

    河南地处黄河之南,湖北乃洞庭湖之北,两地相邻均处中国腹地。先民们勤 劳智慧,开创了中华文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均产生于此。即使是到了宦官专权政治黑暗的明朝,仍有朱栽堉在河南著《十二平方律》,奠定了西洋音乐的理论基础,李时珍在湖北著《本草纲目》揭开了植物学、药物学的新篇章。自此以后,二地再无理性灵光照耀史册。《三国演义》成书于明初,因明朝开设路禁,压抑商贾,加之古时交通不便,文化交流相当困难。清兵入关后,人口迁徙频繁,《三国演义》遂名声鹊起,家喻户晓。河南湖北两地儒生为“躬耕南阳”之地属争论不休。一时间朝庭震动,在这场争论中,两地百姓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诸葛亮儒毒的侵蚀。从此两地人民之智慧被彻底异化,河南人继承了诸葛亮的封建守旧思想,湖北人即从此小聪明埋没了大智慧,两地人的智慧就此湮灭。时至今日论灵气不如沿海人,论豪气不如东北人,论勇气不如西北人,论英气不如江西、安徽人,论霸气不如湖南、山西人,志气不如华北,才气不如东南,骨气不如西南。

    可惜河南.湖北本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世界科技文明的摇篮。本应成为中华民族大复兴的中坚,却成今日国家建设民族复兴之软肋,两地先民,九泉之下也会疾呼:诸葛儒毒,天下之异毒矣!

    李约瑟著《中国古代科学史》时,有一疑惑不解:即中国自古以来科学技术水平均领跑于世界,但到了近代中国落后了。中国的精英.中华民族的智慧到哪里去了呢?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之所以倾其毕生心血著《中国古代科学史》是有原因的。其一,他本人欣赏推崇中国古代文明。其二,出于对儒教反科学本质的义愤。中国所有的科学发明,包括四大发明在内,没有一项与儒生有关。而在两千年的儒教统治中,儒教教众如过江之鲫,书籍典故浩瀚如海,独没有一部完整的科学技术历史。最终竟由这位英国人来完成。明朝之前,虽有儒教抑制中华民族的创新思想,但中国仍执世界科技文明之牛耳,足以证明中华民族是个大智慧的民族。明朝初《三国演义》出世诸葛儒毒泛滥,中华民族的创新思想随即熄灭。即使是到了21世纪的现代此毒仍贻害无穷。

    3000:1这是中国公务员的录取比例。公务员考试成为天下第一考。上海一家公司上至总经理下至收发员,全部报考,公司不得不歇业。论薪酬公司员工平均1.5万元是公务员的7—10倍,论前途公司业务蒸蒸日上,竟争优势刚刚凸现,前途不可限量。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英们那么醉心于社会财富分配呢!一部门经理道出了心声:“对我来说考公务员不是看它安全,更非财富,而是竞争。因为官场竞争的最激烈,最无情的。一旦大权在握就可以像诸葛亮那样上欺后主,下压群臣,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个字是“爽”,二个字“幸福”,三个字“成就感”,四个字“流芳百世”。

    天堂之上的李约瑟先生终于揭开可心中的谜团,原来中国的精英都做官去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被诸葛儒者彻底毒杀,至进仍顽毒未除,上帝知道也会叹息,诸葛儒毒实天下之顽毒矣!

    公元1927年4月,田中义一出任日本国首相兼外务大臣和开拓大臣。一战之后,日本帝国成为五大列强之一。进入二十年代,日本受到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为摆脱经济和政治危机,争夺新的资源和商品市场。田中内阁进退危谷,正当田中焦头烂额之际,中国历史上一著名人物,让他智慧迸出,豪气万千。田中夫人平常喜爱中华文化,对中国古典文学书籍颇有心得,一日,她建议丈夫像刘备三顾茅庐那样礼贤下士,招揽人才。田中一听大受启发,当他看见诸葛亮之“隆中对”时,灵感忽致,一个侵吞中国的罪恶计划立即形成。

    19 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田中在东京召开了“东方会议”确定了“把满蒙从中国分割开来,划为单独的区域。”

    1927年7月25日,田中提出了世界历史上罕见的极其露骨的侵略计划《满蒙积极政策》世称《田中奏折》,其总战略是“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征服中国”,“应开拓满蒙富源,以培养帝国恒久繁荣”。如果我们撇开民族感情,田中义一远大的政治抱负,卓越的军事战略,放眼古今中外无出其右。日本至今仍不承认此段历史史实,然而田中的继任者却是忠实的执行了他的战略方针。1937年九一八事变,日本用武力侵占了全东北,次年爱新觉罗溥仪在伪满州国登基。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如果没有3500万中华儿女的壮烈殉国;如果没有540多万热血男儿拼死疆场;如果没有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和新编第四军,卓越的敌后抗战;如果日本人不犯南进“偷袭珍珠港”这种近乎愚蠢的战略错误,中华民族亡矣。

    纵观《田中奏折》,其战略布置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北伐”,惊人的一致,都是先分裂中国,然后复辟帝制,再图谋全中国。只是一个北上,一个南下而已。千百年来备受中国儒生推崇的“功盖分三国”“隆中对”竟成了中华民族亡族灭种的“毒引”。

    枉死城内三千五百万中国冤魂得知定会发出呐喊:诸葛儒毒,亡国灭族之大毒矣。”

    2004年,陈水扁继任台湾行政首长,加快了台湾分裂步伐,提出了“先发制人”,即主动出击的军事战略,西安老教授胡觉照上书建议中学课本停用《出师表》,遭到海峡两岸儒生的猛烈抨击。台湾和大陆思想意识形态各异,但中小学教科书关于诸葛亮的文章却是惊人的一致。

    当台湾民进党大搞入联公投的闹剧时,大陆《百家讲坛》即大肆宣传孔子.诸葛亮。一时间儒毒泛滥,各路儒生粉墨登场,分裂复辟文化来势汹汹,大有否定五四运动,颠覆科学民主,复辟孔孟,台湾独立之势。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世人关注《百家讲坛》重讲三国“分裂”英雄,世界地理频道专题首播《武侯春秋》,台湾即进入选举倒计时。两岸儒生配合默契妄图从历史及现实中为“台独”找到了分裂依据。有癌友说:“‘百家讲坛’不是共产党办的也不是国民党办的,倒像是民进党所办。此等敏感时期,竟大讲三国分裂,太不像话。”主编闻之,不禁毛骨悚然。回想起二十三年前,主编乃一住院医生,陪同病友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有一癌友病情突然加重,曾书绝命诗一首,诗曰:“阿里山歌柔如风,最恨诸葛对隆中。台湾回归祖国时,良医勿忘祭老翁”。见主编不解,这位有四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拼尽全力说:“如果没有诸葛亮,中国历史绝不是血泪写成。”说完便洒手西归,驾鹤仙去,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临死之人怎么恨起古人来了呢?主编茫然。现在终于读懂了他老人家对祖国对民族的一片赤诚,却更加茫然:这种发自灵魂的悲嚎不知何时停止。没有国家的大统一,哪来民族大团结,哪来民族大智慧,哪来民族大复兴,这么浅显的道理,难道电视台,讲台上的儒生们不懂?

 

行文至此,主编有诗叹曰:

    从来儒生喜复辟

    尤胜野犬念旧主

    诸葛无良分三国

    华夏从此血泪煮

 

又有诗曰:

    千古流毒诸葛亮

    分裂国家伪丞相

    疾贤妒能欺后主

    儒生愚民立榜样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蜀国微妙关系:诸葛亮为何亲张飞远关羽

下一篇:谁是三国第一伯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