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济南人,然而她的年谱中没有居住济南城的记载。据年谱记载,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李清照出生于济南章丘明水,六岁之前一直在明水居住。就在她六岁这年,她的父亲李格非授官太学正,在汴京经衢之西买了一处住所,取名曰“有竹”,遂将李清照母女接往汴京居住。两年后,李格非授官太学博士。直到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李清照十八岁,她一直住在汴京。这一年,她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此后三年,她与赵明诚共同生活在汴京。没想到厄运向她袭来,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朝廷重新起用王安石变法时的“熙宁新党”,转而打压借助太皇太后高氏力量重掌朝廷政权的司马光、苏轼的“元祐旧党”,并立“元祐党人碑”以示惩戒。李格非是苏轼门生,自然列入元祐党籍,遭到仕途上的沉重打击。同时,宋徽宗下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内已定未过礼者并改正。”恰恰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是新党人物,这就给李清照出了人生的第一道难题:父亲是元祐旧党,公公是熙宁新党,她该何以处之?她与赵明诚不是“未过礼者”,而是既定夫妇,赵明诚的父亲身居相位,为了避嫌,李清照选择离开汴京,从二十一岁那年开始,回到故乡。此后几年,“时归原籍,时返汴京”,与赵明诚过着时聚时散的生活。又过了两年,李清照二十三岁,朝廷解除了元祐党人之禁,李清照才得以回到汴京赵明诚身边。好景不长,次年,赵挺之在与蔡京的政治角逐中遭蔡京诬陷,不幸过世,赵明诚兄弟皆罹狱祸,虽然不久开释,但李清照的婆母郭氏夫人为避祸再次选择离开京师,避居山东青州。从此李清照再也没有回汴京。
李清照在青州住着,这期间赵明诚于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赴任莱州,李清照随往。宣和七年赵明诚守淄州,李清照仍居莱州。这一年金兵大举南侵,次年攻破汴京,淄州、莱州皆危急。转眼到了宋钦宗靖康二年,金兵逼近淄、莱、青等州府,赵明诚去金陵奔赴母丧并接任守江宁,李清照催舟南渡,离开了家乡山东。
从这段记载看,李清照没有到过齐州(济南)的留踪。作为一位伟大的词作家,对她行踪的追寻是有其创作与思想关联的意义的。李清照有一阕《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有词评家说,这是她十九岁时的作品,表现了一个少女欢乐的心情。十九岁,是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的第二年,他们住在汴京。请注意《如梦令》中的两个关键词:“常记”和“溪亭”。词一开篇就说,常常记起在溪亭的那个黄昏,“常”,历代几个版本印作“尝”,“尝”是曾经,无论“常”与“尝”都说明这阕词是追忆旧时光的作品,而不是即时之作。那么,“溪亭”在哪里?查过很多地理志,汴京没有溪亭,李清照从章丘明水赴京都,她的童年是在明水度过的,可是明水也没有溪亭,这就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李清照是个严谨的人,不会凭空捏造一个“溪亭”。溪亭是她的一个落脚点,这个落脚点不仅关系到这阕词的解读,也关系到她人生的一段经历。
近日偶读苏辙的一首诗《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竹林分径水通渠,真与幽人作隐居。溪上路穷惟画舫,城中客至有罾鱼。东来只为林泉好,野外从教簿领疏。不识徂徕石夫子,兼因女婿觅遗书。”这首诗大约作于宋熙宁八年——九年(1075-1076)之际,时苏辙在齐州任掌书记,徐正权从远道来到齐州拜访,苏辙尽地主之谊,带领他饱赏大明湖西城风光,写下这首赠诗。诗中有“徂徕石夫子”句,指山东兖州人石介,是当朝著名学者、国子监直讲,教授《易经》,主张道统、文统合一,从学者甚众,人称徂徕先生。徐正权是石介的女婿,因此受到苏辙的款待。这首诗记录了苏辙与徐正权共游溪亭。原来各方志查不到的溪亭竟在济南古城的西城一隅。当时大明湖水浩荡于半个济南城,北城、西城的北半部与湖水相接,藕林水径,惟舟楫可通,苏辙称它是幽人隐居之地。溪亭找到了。
由此我们推断,李清照到溪亭应该在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至五年(1106)之间,这期间她父亲被划入元祐党人籍,遭罢官、遣出的惩罚。她也因“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而被迫离京,与赵明诚分居。她到哪里去了呢?年谱说“回原籍”,哪个“原籍”?从这阕词看,她应该是和她的父母一起避居济南。李格非有一篇重要的著述《历下水记》,记录了济南的泉池与河流,当作于此时。检索李格非生平,他只有两个时期可以定居济南,一个时期是出仕前,再一个时期是元祐党祸罹难时。当时,眼见父亲遭祸,李清照曾致书她的公公赵挺之,希望公公能够挽救她的父亲,可是公公没有理睬她,悲痛之际她写下“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诗句,是说公公赵挺之身居炙手可热的高位,可是她的心寒彻到底,是对公公的抱怨。这一年是崇宁四年(1105)。也可以证明,从熙宁八年到崇宁四年,三十年后,溪亭仍然屹立在济南西城。那么再读这首《如梦令》就有了新意:那个溪亭的黄昏让人难以忘记,她醉得找不到回家的路,因何沉醉?是玩疯了,还是借酒浇愁?因此误入藕花深处。请注意这个“误入”,本来是一个好人家的女孩子,误将身许配给宗室子弟,如今闹得有家不能回,李清照此时的家应该是她的夫家。迷路的地方岂止是一片湖塘?整个朝廷新党、旧党“争渡”不已,难怪惊起一滩鸥鹭,她不知何去何从。这不是过分解读,此时此地的李清照还有幸福的闺情吗?北宋从熙宁二年王安石变法到靖康二年亡国南迁,五十七年间党争不休,耗尽国力,最甚时宋徽宗重用蔡京,竟禁止文人诗赋,“作诗者,杖五百”,李清照哪敢直言谴责?这样的曲笔已经是十足的有勇气了。
下一篇:元好问《雁丘词》是写情之作吗
- 中国学者"海淘"敦煌文献15载:让流散的文化瑰宝"回家"
- 爷爷留下的传家宝,是70年代末的“头版小人书”
- 探访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六号墓
- 历史眼丨巧用谐音,景泰县取名趣谈
- 天祝铜牦牛 甘肃“第一牛”
- 传说刘伯温 在陇南 也斩过龙脉
- 张掖肃南:清明祭英烈 传承红色精神
- 以“中国笔墨”书写新时代长征史诗 ——甘肃积极推进长征国家
- 历史眼丨唐玄宗做了个怪梦才有了正宁县之名
- 兰州人创造的奇迹 背冰上山栽活白塔山上第一批树苗
- 张家川马家塬遗址战国戎人车舆复原展举办
- 兰州“八办”纪念馆——文物里的红色故事
- 甘肃携秀美风光和经典非遗闪亮登场
- 南古城 一个王朝远去的背影
- 组织领导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记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