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是一个神秘的王朝,它立国近190年,在巍峨高大的贺兰山下,留下了九座塔形巨冢;在绵延千里的阿拉善荒漠中,留下了一座黑水城遗址;还在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窟等地,留下了百余处精美洞窟。西夏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初,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起来一个地方政权——西夏,自称“大夏国”,先后与宋、辽、金并峙两个世纪。
西夏幅员辽阔,最强盛的时候占据着今天宁夏的全部,甘肃的大部,陕西、内蒙古、青海和新疆的部分地区。西夏王朝建立后,仿照中原唐宋设官建制,创立西夏文,以儒治国,开科取士,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西夏文明。元朝在为前朝修史时,仅仅将西夏史附于宋、辽、金三朝正史之后,记载简略,难以反映西夏社会历史全貌,使得西夏历史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西夏时,甘肃武威称西凉府,是西夏的陪都。当时的武威经济发达,文化昌盛。著名的武威“西夏碑”中记载:“武威当四冲地,车辙马迹,辐辏交会,日有千数。”武威在西夏时期的繁荣可见一斑。因此,武威发现的西夏文化遗存也十分丰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武威市西郊附近先后发现8座西夏墓,出土了一批反映西夏题材的彩绘、墨绘木板画及木板题记、木缘塔等珍贵而独特的西夏文物,是西夏绘画艺术的珍品,也是研究西夏社会生活、绘画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木板画是西夏时期随葬时,画在木板上或绘制于木棺上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绘画形式,是西夏葬俗的一种反映。学界对于这批已出土的木板画早有研究,但限于发掘简报较为简单、部分文物未公布图版等情况,这批珍贵文物的重要学术价值尚待进一步挖掘。近日,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副院长于光建的《武威西夏木板画墓研究》,是甘肃文化出版社策划出版的《西夏学文库》之一。《西夏学文库》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是地毯式研究西夏历史文化的精品出版项目,全面展现了百年来国内外西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具有重大出版价值和现实意义。
《武威西夏木板画墓研究》一书,通过文物考古资料、传世文献、出土文献的互证,系统整理武威西夏墓出土的木板画及木板题记概况,探讨了武威西夏墓深受中国古代中原墓葬习俗影响,分析了这批文物资料的文化内涵、历史和艺术价值,揭示了多元文化影响下的西夏丧葬习俗和源流。该书不仅填补了武威西夏墓出土木板画全面、系统研究的学术空白,还可为西夏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书中介绍,武威出土的木板画种类繁多、题材丰富、笔法流畅、绘画技艺独特,反映了西夏绘画艺术的多元文化和独特艺术风格,对研究西夏绘画艺术、服饰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也是除黑水城出土绢画、板画及莫高窟、榆林窟西夏壁画以外,反映西夏写实绘画艺术的另一种艺术风格,更是复原西夏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最为重要的资料。
全书首次全面对武威西夏墓木板画及题记进行整理研究,并建立了完整的档案;首次刊布8幅以前未曾公布的木板画照片;详细著录这批木板画的质地、完残情况、尺寸、内容、病害及特征等,并拍摄图片、绘出线描图,初步建立了一个“武威西夏木板画及木板题记数据库”,整体上掌握研究对象出土背景,为以后学术研究抢救保存了珍贵资料。
全书通过对具有写实风格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发饰、服装、所持器物及五官特征等的分析与研究,表明西夏文化深受吐蕃、回鹘、汉等民族的影响,整体上是在吸收唐宋绘画艺术的基础上,充满了党项民族特有的艺术风格,真实地再现了西夏民众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境内多民族融合交流的民族关系。
总的来说,这部研究武威出土西夏木板画的学术专著,不仅丰富了西夏学的学科建设和相关学术研究,并且为读者认识和了解西夏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参考,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新的贡献。
(《武威西夏木板画墓研究》,于光建著,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天水伏羲庙匾额中蕴藏的文化内涵
下一篇:张轨治理凉州:前凉肇基,五凉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