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中华文脉   阅读:

  【2022(壬寅)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

伏羲文化的历史传承和时代意义

  天水伏羲庙内的见易亭

伏羲文化的历史传承和时代意义

  伏羲画像

伏羲文化的历史传承和时代意义

  伏羲故事 连环画

伏羲文化的历史传承和时代意义

  天水卦台山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本报特约撰稿人 雍际春

  追溯中华文明的源头,既有多如繁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作为证据,也有见于典籍史传记载和长期流传于民间的古史传说印证。在古史传说系统中,中华文明肇启于三皇五帝时代。伏羲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相传陇上天水是伏羲、女娲的故里,他们成婚繁衍人类,推动部族不断融合和强大起来,同时在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和发展生产、改进生活的过程中,带领部族进行了一系列造福人类的发明创造。由此,中华先民告别了野蛮洪荒,开始迈入文明时代。

  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根文化的本源。挖掘、开发、研究、宣传伏羲文化,弘扬伏羲的创造精神,为提升文化自信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伏羲和他生活的时代

  史称伏羲之母为华胥氏,她在雷泽踩巨人足印有感而孕,“历十二年而生伏羲”于成纪。相传伏羲出生地成纪就是今天水市秦安县。以秦安为中心的天水地区,曾经是伏羲部族的主要活动区域,这里留存有大量伏羲女娲及其部族活动的遗迹和传说故事。天水市北三阳川的卦台山又称画卦台,相传为伏羲画卦处,至迟从唐宋以来卦台山就建有庙宇祭祀伏羲。卦台山近旁又有龙马洞、分(风)心石等与伏羲画卦和姓氏相关的遗迹。秦安县东的陇城镇现有女娲庙。民间相传女娲“生于风沟,长于风台,葬于风茔”。陇城至今还保存有娲皇、龙泉、凤尾等村名以及用 “风”姓命名的“风沟”“风茔”“风谷”“风台”等地名。在秦安县陇城镇北山汉代以前就建有女娲庙;县北的玉钟峡,还有伏羲、女娲图腾形象遗迹的“白蛇碥”等遗存。甘谷县白家湾乡的古风台,陇南市西和县的仇池山,相传也是伏羲的出生地。今天水市城西的伏羲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这些遗存和发现于天水一带距今8000年前的大地湾、西山坪和师赵村新时期早期文化,交相印证天水乃至甘肃地区不仅是羲里娲乡、始祖故里,而且在中华文明起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千百年来,关于伏羲、女娲的传说故事,天水民间和全国各地广泛流传,而且题材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有洪水故事、开天创世、兄妹成婚、抟土造人、女娲补天等故事。这些神奇优美和曲折神秘的传说故事,为我们留下了伏羲、女娲开创文明并成为中华民族创世英雄、民族始祖和人文初祖的重要历史信息。

  首先是创世英雄。1942年在长沙出土的战国中晚期楚墓的帛书甲篇有完整记载。帛书的内容大意为:在天地还未形成,世界处于混沌状态时,先有伏羲、女娲二神,结为夫妇,生子四人成为四时之神。他们懂得万物参化的法度,开辟了天地。他们跋山涉水观察山川自然,并疏通山陵,使山川与四海通气,协和阴阳,使天地星辰有序运转。当时没有时序日月,他们制定历法,让四个儿子轮流协理和代表四时。又过了一千数百年,帝俊生出日月,从此九州太平,山陵安靖。四神又造了天盖,使它旋转,用五色木的精华加固天盖。炎帝又让祝融助四神奠定三天四极,敬事九天,以求太平。帝俊又制定日月运行的规则。后来,共工又制定十天干、四时和闰月,分一天为宵、朝、昼、夕,立法更为准确。于是,百神司职、日月有序、风和雨顺的世界形成了。

  世界上几大古老文明都有自己的创世神话,伏羲、女娲开天地、参万物、协阴阳、定四时、通山川,使混沌无序和荒凉寂静的世界有了运行秩序和人类,无疑,伏羲、女娲就是中华民族开天辟地的创世英雄。

  其次是民族始祖。相传一场大洪水后,只有伏羲、女娲幸免于难,成人后,他们成婚繁衍了人类。后世中国人结婚女子盖盖头的习俗,可能就源自女娲“结草为扇,以障其面”。《风俗通义》还留下了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者绠人也。”先祖“造人”故事虽有不同的版本和多种情景与途径,但其作为繁衍人类的实质则是一致的。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1952年:毛泽东同志对甘肃的三个批示

下一篇:追寻乔家营村的灯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