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中华文脉   阅读:

  原标题:【奔流文化·闲话陇史】明朝那场最大的朝堂群殴事件,是他带头的!

  明代的“土木堡”之变是历史上的大事件,其后果导致皇帝被俘,长城防线全面进入守势。随后,又发生了明代最大朝堂群殴事件——午门血案,一位甘肃人带头同众文臣打死锦衣卫指挥使马顺。

  这个甘肃人就是政治家王竑。

  王竑(1414年—1488年),字公度,祖籍湖北江夏,他的祖父王俊卿坐事戍守河州,于是就把户口落到了河州,成为河州人。王竑的父亲王佐一辈子没有当过官,大学士解缙被贬官到河州时,王佐认识了解缙,两人成为文友,经常在一起吟诗作文。

  21岁时,王竑成为儒学生员,正统三年考中举人。正统四年,王竑考中进士,名列第五,成为二甲进士。然而,也就在这个时候,他的父母接连病故,丁忧在家。直到正统十一年才被任为户部给事中。王竑的性格受西北边塞的影响很大,为人豪爽,有气节,遇事敢言。

  正统十四年,在明朝历史上而言是具有转折性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土木堡事件,明英宗不听大臣的劝阻,在粮草、物资、情报等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轻信宦官王振之言,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被也先率领的鞑靼骑兵包围,50万大军溃散,明英宗也被俘虏,这就是《明史》中所说的“英宗北狩”。

  在危急时刻,大臣们推举郕王朱祁钰监国,在午门上举行朝议。朝议中群臣弹劾王振误国罪,大臣都哭倒在地,要求惩处王振余党。此时,王振余党依然嚣张跋扈,锦衣卫指挥使马顺是王振的死党,他大声叫嚣,呵斥群臣,要求立刻离开。

  王竑非常愤怒,奋臂而起,上前抓住马顺的头发,呼喝说:“你这个奸贼死到临头了,还敢如此嚣张!”王竑一边骂,一边用牙齿咬马顺的面部。周围的大臣见状,一拥而上,将马顺打倒在地,众人拳脚相加,立时将马顺打死。

  马顺在明英宗年间担任锦衣卫指挥使,他创造了明朝历史的一项纪录,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唯一一个在朝堂上被文官群殴打死的锦衣卫指挥使,史称午门血案。

  此刻朝堂大乱,郕王很紧张,起身走向了宫中。王竑率群臣紧紧地跟随在郕王的后面,郕王派遣中官金英前来问群臣想说什么?群臣回答说:“内官毛贵、王长随都是王振的余党,请郕王将这两个人也绳之以法。”郕王只好命人把这两个人从宫门门缝中推出,结果这两个人也被群臣打死。

  王竑由此名震天下,郕王也对王竑非常信任和器重,给予慰问褒奖。郕王即帝位后,改年号为景泰。这时也先兵已经到了京师外围,郕王命王竑和王通、杨善守御京城,特别把王竑提拔为右佥都御史,督毛福寿、高礼的军队。在于谦等人的努力下,京师军民终于击退了也先大军。为加强京师外围防守,皇帝下诏命王竑和都指挥夏忠等镇守居庸关。王竑到居庸关后,立即挑选士卒马匹,修缮城墙,对一些不到职的将帅进行弹劾,一时间居庸关面貌一新。

  后来明英宗复辟,撤了王竑的官,改任其为浙江参政。过了几天,石亨、张軏追究王竑打击马顺的事情,他被降职为民,编管到江夏。半年后,明英宗在宫中看到了王竑的上疏,见其中写道“正伦理,笃恩义”,很受感动,遂派遣官吏送其回家乡,让有关部门妥善照顾。

  王竑闲居在家,闭门读书。天顺五年,游牧部族袭击永登(当时为庄浪),都督冯宗等率军抵御,急需要熟悉地理,在地方有声望的人出面,召集乡人土兵参加作战。在李贤的举荐下,王竑官复原职,与兵部侍郎白圭参赞军务。

  这次游牧部族的袭扰,持续了一年多。第二年正月,王竑与冯宗在红崖子川击退袭扰的游牧部落,守卫了一方平安。王竑在大军胜利返回后,仍留守到了冬天。

  后来,王竑再次被朝廷委以重任,先是督促漕运,安抚淮、扬等地。王竑还担任了兵部尚书,在整顿军务的同时,也对一个烫手山芋下手——督促京营。

  明代京营是指守卫京城的禁军主力。当时号称十二营,有超过十万之众的兵力,为京城防守支柱。然而,在土木堡之战中,京营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直到大明王朝覆亡,京营也没有重整雄风。因为,当时跟随永乐大帝靖难的那些功臣,将京营视为自己的地盘,不容他人染指。

  在王竑的主持下,整顿京营,回复旧有的员额,禁止世家豪帅擅自把禁军当做杂役,将不称职的京营十二营八十余人全部罢免,补充了一批能干的中层军官。这就触动了把持京营的勋贵利益。后来,王竑和诸大臣举荐修撰岳正、都给事中张宁,但为人所阻挠,竟还把这两个调到外地。这是要架空他的意思。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礼县盐官镇:魏蜀交兵,是谁动了陇上的麦子?

下一篇:明代陇右两藩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