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烧掉了自己的头发,再上表给梁武帝,表明自己想出家的愿望。梁武帝半生崇佛,当然不可能不允。刘勰便在定林寺出家为僧,改名慧地。而正像他自己预料的那样,人生万事,该做的已经做完了,该到归去的时候了。没过多久,刘勰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后世影响 开源发流,为世楷式
刘勰一生,除了与佛教之间的缘分,好像就只有一本《文心雕龙》可以说上几句。某种意义上说,也许他降临人世,就只为了给世人带来这本文学经典。
它的影响的确是巨大的。
刘勰还在世的时候,《文心雕龙》已经成为一部重要的文学著作,被不同人抄传。到了唐代,史学家刘知幾更是极其推崇《文心雕龙》,“家有诋诃,人相掎摭,故刘勰《文心》生焉”,认为《文心雕龙》于当时风格混乱的文坛而言,是一本明确清晰的创作指南。如果没有《文心雕龙》提出文章的规范与标准,隋唐文章是否还能快速发展?刘知幾显然持否定的意见。而他自己创作《史通》,也是受了《文心雕龙》的影响,不但动机和刘勰类似,都是希望能传扬儒学之道,在体例上更是模仿《文心雕龙》,写了四十九篇。就像刘知幾认为,没有《文心雕龙》,就没有隋唐文章盛世一样,没有《文心雕龙》,也不会有刘知幾的这部《史通》——要知道,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论专著,标志着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形成。
唐代之后,《文心雕龙》的影响更加广泛。譬如南宋大儒,编写《三字经》的王应麟,就深受《文心雕龙》影响,认为文章应该以理为主,但又不能只以明理为主,需要雕琢成天然之态,“文质兼顾”。他还在自己的《困学纪闻》里引用了很多《文心雕龙》的文字,佐证自己的观点。诗歌创作方面,王应麟更是以《文心雕龙》的标准为标准,提出了自己的文学论点。
而明朝三才子之一,写下《三国演义》开卷引用词《临江仙》的杨慎,开创明朝的“《文心雕龙》学”之后,研究《文心雕龙》的人越来越多。纪昀(纪晓岚)、何焯、顾广圻、孙诒让、章学诚……他们对《文心雕龙》的评价都很高。
清代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散文流派“桐城派”,更是把《文心雕龙》中的文学命题,譬如“明道、征圣、宗经”,发扬光大。桐城姚永朴在此基础上撰写的《文学研究法》,建立起新的文学观念与文学理论,也奠定了自己在文章学领域的地位。
到今天,离刘勰去世已经快1500年了,尽管文言文已经变成了白话,古时字句,很多现代人已经不再明晰,但《文心雕龙》里面的文学理论,关于文章好坏的标准,后世虽有阐发,核心依然不变。而研究它的人,也依然络绎不绝,它的价值,也依然受到重视。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刘勰的确用这本书,实现了“立名”之不朽。泉下如果有知,只当心满意足。(谢玩玩)
上一篇:寻梦牡丹亭
下一篇:那一夜,张继有没有听到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