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中国民俗文化   阅读:

  “风雷送暖季中春,桃柳着妆日焕新。 ”北京时间20日23时33分,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春分是一个古老的节气,《尚书·尧典》称春分为“日中”。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这时太阳黄经为0度,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方。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物候特点

  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意思是说春分日后,燕子开始从南方飞回来,下雨时天空会打雷并发出闪电。春分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三花一开,春花万枝,百花争宠,满园春色。春分在中国古历中的记载为:“春分前三日,太阳入赤道内”。

春分.jpg

 

  农事农谚

  由于春分日暖,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生长阶段,农谚“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早于南北朝时,农民就把春分作为春耕时日的标志。春分日,亦是植树日与备耕日,农家有植树,举办五谷赛会,交流生产经验的风俗。

  民间习俗

  祭日

  春分日,上古先民有祭日习俗。《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年岁由官员代祭。祭日虽然比不上祭天与祭地典礼,但仪式也颇为隆重。如今的日坛已经告别了祭日敬神的时代,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园。

  防火

  春分日,雪尽日暖,风干物燥。“春分地皮干”,东北地区进入火险时日。早在我国古代就有防火意识,即有栽种“戒火草”的习俗,南朝宗懔等著《荆楚岁时记·及其他七种》载:“春分日,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从古代民俗角度看,此类说法,不仅反映出古时候人们,已经具有防备火患的意识并且非常重视,也体现了人们对平安生活的美好期望。戒火草,即景天,《本草纲目》中有记载,有慎火、戒火、辟火、火母、救火、据火等异名,相传是火灾的克星。明代《群芳谱》中也有记载,景天“南北皆有,人家多种于中庭,或盆栽置屋上,以防火”。像这样的风俗也常见于地方志,例如安徽《歙县志》中记载:“谨火,即慎火,一名景天……有盆养屋上以避火者”。传说仙人掌也有“辟火”作用。清乾隆年间《泉州府志》说:“戒火,一名仙人掌,形如人掌,人家以罐植之屋上,云可御火灾”。古人纳入“火灾克星”的还有树木,如江苏泰州民俗,认为黄杨辟火。东北人家,人们习惯在门前插柳条来防范。此俗类于今日插防火旗于屋顶、树梢等,以为警示。

  竖蛋

  “春分到,蛋儿俏”。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竖蛋时,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这是因为此时鸡蛋的蛋黄素带松弛,蛋黄下沉,鸡蛋重心下降,有利于鸡蛋的竖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这天,世界各地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中国民俗竖鸡蛋”。

春分漫评.jpg

  春雷常动,春雨将至

  诗歌咏颂

  “燕飞犹个个,春色正中分。”古人作诗咏春分者甚多。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均有诗。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作《春分雪后》诗,描绘仲春一刻千金景色。宋代诗人欧阳修有《春分》诗:“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在千百咏春词中,当以宋杜安世《踏莎行·雨雾风光》最为意境幽美:“雨雾风光,春风天气。千花百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爱孤睡。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上心头,无言敛皱眉山翠。”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清明是处插垂杨

下一篇:惊蛰:春雷始鸣,万物复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