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竹马,即在两腿中间夹着一根竹竿模仿骑马的传统游戏。典籍中有关骑竹马的最早记载,大约出自《后汉书·郭伋传》。郭伋为官清正,受百姓爱戴。有一次,他来到西河郡美稷县(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一带),“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从汉至唐,骑竹马的大多是儿童,场面多童趣盎然、轻松欢快。敦煌佛爷庙湾36号魏晋墓中就曾发现有一幅描绘儿童骑竹马的砖画。唐朝时,许多诗文中也都留下了“竹马”的痕迹,如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和白居易《赠楚州郭使君》“笑看儿童骑竹马,醉携宾客上仙舟”等。
骑竹马的道具,最早就是一根竹竿。宋元以后,骑竹马游戏日益戏剧化。元杂剧剧本中,常见到“骑竹马上”等舞台提示语,竹马已经作为戏剧表演道具登上舞台。之后,竹马逐渐又简化为马鞭,成为传统戏剧中重要的道具。明清之际,南方开始出现民间歌舞“竹马灯”,又称“跑马灯”。农民在年节期间组成灯队,队伍中的舞者身挂竹子编扎、外裱纸糊的马形,载歌载舞,走街串巷。
竹马游戏之所以在古代持久流行,除了道具简单外,还跟古代贵族车马制度有关。儿童模仿骑大马的同时,还会以车形玩具模仿乘车。比如,古书中经常与竹马相提并论的,就是“鸠车”。如晋人杜夷曾说:“儿年五岁,有鸠车之乐;七岁,有竹马之欢。”2001年,在河南巩义新华小区东汉墓中,出土一件“铜鸟车”。其主体是一只长尾鸟,足被两轮取代,鸟小喙。这只大鸟的胸前攀附了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鸟,背后亦卧有另一只小雏鸟,十分动人可爱。这种汉代铜鸟车又被考古学家称为“子母鸠车”。它们被放入墓葬中,可能就是墓主人生前珍爱的“玩具车”。
上一篇:施立学 | 长白山与虎文化
下一篇:探访淄博齐国文化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