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任何学科,都要建立本学科的思维模式,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科学习。比如数学思维、语文思维。数学思维,我们要有逻辑性,对公式的理解,那什么是语文思维呢?就是我们对文字、语言的理解模式,理解语文问题的思维模式。为什么很多孩子的语文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都不好?一方面是技巧还没掌握,练习的少,另一方面就是语文思维还没建立好。只有当我们建立了学科思维,才能助力学科学习,提高能力与学习效率。语文思维该如何培养呢?
我们需要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语文?数学是为了我们了解科学更好地来计算,构建我们对解决问题的系统、结构、逻辑性,语文也是为了指导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语言文字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在生活中沟通、表达的问题。我们用学习语文的能力,让语文思维渗透到生活场景中,利用点点滴滴的日常,我们就能建立起语文思维了。这也是我们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的方向,而不是让孩子们觉得语文学习就是写作业和背课文,应付考试,语文学习没有多大的意义,我们在生活中也运用不到语文,3个方法可以改变这个观念。
一、结合课文的学习要求,在生活中转变学习实践
小学三四年级的语文,要求我们学生开始学习写说明文。在三年级阶段开始写人物、动物,四年级阶段对说明文写作有了升级要求,要代入情感和自己的看法。很多孩子不会写作文生搬硬套。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写说明文?什么是说明文?语文的概念是语文系统化学习的根本,也是把语文思维代入生活中去,不断延伸和发展的起点。遵循这个过程,让孩子理解语文应用的本质,才能逐步开启语文思维。
我们在生活会用到很多说明文字,比如最常见的产品使用说明,食品制作说明,都是有步骤和有条理性的。我们通过阅读说明文,就会明白方便面是怎么煮的,手机有哪些功能,如何使用。所以我们练习写说明文,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渗透到生活场景中去。向家长解释最新的自动铅笔是怎么使用的、自己又发现了多功能拖把的哪个功能、电视机遥控器的分类等等,通过生活场景的练习,我们就能通过语文思维去思考,如何结合课文的学习要求,在生活中转变学习实践。
二、把语文思维当成是一种习惯
思维的建立和学习习惯的建立是一样的,都是一种生活思考方式。我们就算从学校毕业了,在生活中也会运用到语文思维。工作中要写邮件、生活中要与人沟通、书面的书写会被逐渐被电脑打字代替,但是打字打出的文字,也是我们文字表达方式的一种。如果没有语文思维,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受挫,无法和同事建立工作关系,没办法正确高效地表达自己的诉求。语文思维没有渗透到生活中,我们就像是没有使用工具的原始人一样,会寸步难行,被社会淘汰。
那如何发挥语文思维,把它当成我们的生活习惯呢?比如,我们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面对琳琅满目的货架,是不是需要循着品类找到关键货物从而去拿到自己想要的物品?这个过程,和我们在阅读中锻炼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一样的。通过阅读文字,我们抓取作者的想表达的意图,和作者建立共情,体验文字带来的画面想象力,这个感受转化我们模仿能力,这便是我们阅读模式习惯的建立了。所以,把语文思维当成是一种习惯,实际上就是通过思考,发现生活中的细节,从而优化方法,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与各个学科建立联系,让语文发挥学科之首的作用
语文常被认为是学科之首,尤其是在低年级,语文阅读能力不好,直接影响数学成绩,难以理解题目表述的问题,所以建立语文思维,是与各个学科都能建立联系,让语文发挥学科之首的作用。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的学生遇到问题,会习惯性地用语文思维来思考问题,用其他学科思维来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培养语文思维的意义,也是让语文发挥学科之首的作用。
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在教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练和练的“度”,语文学习靠积累,语文思维也是需要通过积累来建立。没有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复练习,我们的孩子也体会不到思维对于学习的指导意义,更不会理解语文思维是什么东西。他们只会觉得语文学了没有用,老师让我们天天写作文,真麻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