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金华市金东区一片田野前的石碑上,刻着艾青的著名诗句。
今年是艾青诞辰113周年,日前,他的故乡金华以诗人的名义颁发了艾青诗歌奖。该奖项是中国诗歌学会唯一的年度诗歌奖,诗人的故乡,是奖项的永久颁奖地。
今天,互联网的“野生诗人”破百万,人人都可以成为诗人来浅吟两句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还要“大张旗鼓”地纪念诗人艾青?
当代青年能读懂艾青的诗吗?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再读艾青,又该如何将艾青精神传扬下去?
一
艾青,一个闪耀中国新诗百年史的名字。
作为公认的新诗坚定的推动者和实践者,艾青用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包括20部长诗、近千首短诗和30多种著作,成为20世纪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创作时间最长、艺术成就最大、影响最广泛的诗人之一。
无疑,艾青的国民认知度和成就是相统一的——
要问艾青的名诗,相信少有人会说不出那篇《大堰河,我的保姆》;再问他的名句,有谁会背不出那句“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诗歌奖颁发当天举办的“新时代诗歌——艾青论坛”上,与会的诗人们也激动地讨论着艾青,赞扬着艾青。有人说,在中国诗史的长河中,艾青的成就是可以和杜甫相提并论的,“都命途多舛,却始终洋溢爱国主义”。还有人说,自己从小受到艾青诗歌的哺育,艾青就是心目中百年新诗史上的“大师”,无二唯一。
其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聂鲁达也将艾青视为心中的“中国诗坛泰斗”,由衷地称赞:“这是我伟大的朋友,终生的朋友。他是个屈原时代留下来的大诗人!”
是的。艾青,何止属于中国,他也属于世界。
艾青是最早走向世界的中国诗人之一。他创作于1933年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在发表后不久,就被翻译成外文,流传多国。1985年3月,曾经旅居法国的艾青还获得了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成为第一个获得国外文学艺术最高勋章的中国诗人。
许多年后的今天,当金东区政府向法国人民发出邀约,希望他们为本届艾青诗歌奖发声时,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和有关学者、作家都热情回应,称赞“在法国人的心目中,艾青是中国出色的诗人”。
“原本只计划邀约到1份祝贺视频就大功告成,结果出乎意料地收到了3份!”金东区委宣传部部长徐琰兴奋地说。
然而,另一个事实是,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有些读不懂艾青了。
在初中课本中,艾青的诗是必修一课。在知乎上,有学生发了帖子,诚心地发问:“我们九年级上册的必读书目有《艾青诗选》,可我看了几篇就看不下去了,我觉得一点文学性都没有……是我不懂欣赏吗?”
有人在问题下留言回应:“因为你只知道美丽的言辞,而不了解沉重尖锐的生活。不幸藏在幸福之中,且行吧。”
这并非偶发现象。在几年前,知名诗评人江弱水也不免惆怅感叹:“最近四十年里,艾青在诗坛的地位逐渐下降,大家读得少了,也谈得少了……”
“我们要更有责任感,要用与时俱进的方式让年轻人了解艾青。”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王山说,艾青诗歌奖的设立,可以通过扩大大众参与度,把艾青精神更好地发扬出去,传承下去。
那么,什么是我们试图发扬和传承的艾青精神?
二
文艺工作者不应该,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认为,诗人不仅是文本制造者,还要是所置身时代的见证者。
你去读艾青,会明显感受到,他的心里装着的不是风花雪月——
他的诗,洋溢着刻骨铭心的爱国主义。比如,《我爱这片土地》创作于1938年。那年,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诗人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经久不衰的诗句。
他的诗,永远向着他所生活的土地上的人民。用《诗刊》主编叶延滨的话说,“他始终站在弱者身边”。比如,写于抗战时期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并没有高唱激昂的颂歌,而是书写诗人在战争现场看到的深陷苦痛与灾难的农夫、少妇、母亲。低吟忧患意识与赤子之心的诗篇,冲破了抗战初期诗歌创作的平庸状况,在当时的整个文艺界都引发强烈反响。
他的诗,也时刻紧跟时代的脉搏,为时代放歌,应时代而新。艾青的诗歌,有两个创作高峰。一个是上世纪30年代,特别是抗战爆发后;另一个是改革开放后。比如,1978年创作的《光的赞歌》是诗人对自己生活和创作的一次总结,同时歌唱了一个新的中国“光明是属于人民的”“光给我们送来了新时代的黎明”“一切的美都和光在一起”……
上一篇:全省版权宣传月活动海报宣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