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教育的本真与本色
如果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那么教育则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在这片沃土上,一代又一代教育人用自己的良知在默默地辛勤耕耘着。在这方净土上,一辈又一辈教育工作者沿着正确的方向持续戮力前行。在这个阵地上,一批又一批教育创业团队笃行不怠永续坚守着。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人才支撑的高度,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了全面部署,指引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回归教育本真,还原教育本色,追求教育真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让优质教育惠及寻常百姓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就是我们教育人的初心使命和永恒主题。
回归教育本真
教育的回归,不是机械的、简单的回归,而是升华的回归,理性的回归,有温度的回归。
回归公办教育主体,突显教育的公益性。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这明确表达了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公益性,是公办教育主体地位的法律保证。要把握教育的公平性、非营利性等属性,积极营造科学有序、健康向上的教育生态。夯实各级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充分发挥好公办教育的主体性作用。
回归学校教育主阵地,全面提升办学治校水平。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教育的核心功能也体现在学校,要办好高质量的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期盼,就必须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回归学校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实施系统化、有针对性、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活动。认真落实“双减”政策,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教育评价和教科研的支撑作用,不断优化学生成长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高质量发展。在学校设立四个中心,即教师发展中心、学生成长中心、家长协同中心和教科研支撑中心。全面提升五力,即提升校长的领导力、教师的发展力、学生的成长力、家长的协同力、教研员的支撑力。
回归课堂主战场,向每一节课要质量。学校的核心是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的核心是课程,课程的核心是课堂。一个没有好课堂的学校不能称其为好学校,一个上不了好课堂的老师难以成为好老师。回归课堂主战场就必须聚焦课堂、直击课堂、发力课堂、绽放课堂、享受课堂,练就广大教师的课堂硬功夫,三尺讲台论英雄。紧紧抓住课程课堂质量建设的关键和根本,培养五个一流专业教师队伍,即一流专业思维、一流专业能力、一流专业素养、一流专业精神、一流专业成果,培养出更多的名师尤其是名家。
回归教育人的纯粹,让教育人专注干教育的事,让专业的人专注干专业的事。教育是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塑造人的事业,作为教育工作者,坚守自己的使命担当,恪守自己的教育初心,一心一意立德树人,聚精会神抓好教育教学质量。全社会要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指数,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待遇、尊重和尊严。切实减轻教师负担,通过制度建设为教师赋能减负,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温暖,让教师安心从教、舒心育人,永葆教育情怀和活力。
还原教育本色
教育本色不是单调的、呆板的,而是丰富的、多彩的、灵动的、有生命力的。
学校不挑学生,学生不挑学校,原本就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的标志体现。学校不挑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共同享受美好教育带来的幸福感,实现有教无类、机会均等,也是彰显教育公平的有力回应。学生不挑学校,则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试金石。这就亟须聚焦教育本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动摇,彻底扭转唯分数论、唯成绩论的跑偏观念,强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育人理念,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强力支持公办学校优质成长,做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把孩子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都办成名校、好学校,从源头上解决择校问题,缓解“择”的焦虑,化解“择”的需求,根除“择”的土壤。真正的教育人不挑适合教育的学生,旨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上一篇:考研不是目的 上生活的岸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