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土操场,雨天“一步一身泥”,现在已经做了地面硬化,干净敞亮。老师用铁丝网自制的“围墙”曾被孩子们钻得稀烂,现在新修的围墙整齐牢固。新建的教师宿舍楼有了热水器和水冲式厕所,不用提桶拎水洗澡,也不用再找人掏旱厕。
走进教室,盘玖仁用从前砍竹子、刨木头做教具的手,熟练地点击触控屏。盘微看到,水泥黑板换成了电子白板。
“这两年变化特别大,真是从‘糠箩’跳到‘米箩’啦!”听到老师说起家乡话,这位“00后”姑娘会心一笑。
今年暑假,施工队来翻新校舍和操场,盘玖仁也不闲着。他常常骑着摩托车一大早从家里出发,驶过20多里山路去盯守施工进度和质量。
在湖南省常宁市塔山瑶族乡中心小学,盘玖仁在批改作业(2020年9月20日摄)。新华社发(彭斌 摄)
开学时,学校粉刷一新。盘玖仁的心更踏实了。走出大山的盘微“回归”,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在塔山瑶族乡中心小学,“90后”“00后”老师占了四分之三,并且有了专职音体美老师。
“以前有老师把‘哆来咪发嗦’念成‘12345’,这个情况应该不会再有了。”盘玖仁笑着说。
给记者翻看手机照片时,他露出了难得一见的自豪:今年塔山有20个学生考上重点高中,可以到外头“打广告”啰!
新的学期,老师们已经到岗,但也有个别老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留下。解决好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任重道远。为了老师“愿意来、留得住”,盘玖仁和同事们还在不懈努力。
夕阳西下,凉爽的风吹过杉树林和竹海。记者问盘玖仁,是如何理解乡村教师这个职业的?
“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盘玖仁想了想,语气平缓而笃定地说,我们就是一盏不那么明亮的路灯,没有耀眼的光,但一直努力给孩子们前进的路照得亮一些。
下一篇: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