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育观察   阅读:

  2022年,中国最重大的事件就是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方略。其他重大事件,包括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中国疫情态势进入新阶段,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载人飞船接续发射,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人民军队迎来成立95周年,第三艘航母“福建号”下水,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而对于文学界而言,本年度最重大的事件当数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选和首次举办“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活动。在新时代这十年,中国报告文学始终保持着持续繁荣发展的态势,它的文体优长得到了充分的开掘,这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讲述真实可信故事,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报告文学的力量来自于它的真实性,来自于其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及时客观、生动形象的刻画与讲述,它是对正在发生的和已经发生过的一些重要史实的回望讲述。通过这些真实的人和事,人们能够以此为鉴受到有益的启发,受到情感的感染、思想的熏陶和灵魂的洗礼。报告文学在传递给人们丰富新颖的讯息的同时,更能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思索思考,这是其作为一种新闻与文学联姻产儿的优长所在。而作为时代的讲述者、记录者、书写者,报告文学往往还具有超出文学的价值,包括具备史志文献价值和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等方面的价值。在2022年,报告文学的这些特点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现。

  关于评价标准的探讨

  文学评论最要紧的是构建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文学评奖最关键的就是评价标准的确立和统一。2022年,中国作协举办了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选。中宣部组织了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在这两项全国性评奖中,报告文学都占据重要地位和分量。鲁迅文学奖中设有专门的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品5部;“五个一工程”奖21种入选图书中,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几乎占了一半份额(共10部)。

  “五个一工程”奖的评选标准是:作品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尊重创作生产和出版规律,尊重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坚持质量第一,优中选优,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本届获奖作品聚焦国之大者,书写新时代正在发生的重大变革和百年党史重要的革命历史题材、一些重大的革命事件及创作主题。尤其注重讲好新时代好故事,聚焦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和国防科技现代化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及进展,关注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粮食安全等主题,观照和书写关涉国计民生,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的重要举措与变革。如“足迹”系列、何建明的《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是关于新时代的领袖足迹和脱贫攻坚东西协作的叙事,赵韦的《国家至上》、龚盛辉的《中国北斗》是关于科技创新创造、建设强大国防主题的作品,杨沐的《南繁——筑牢中国饭碗的底座》是对于粮食安全这一国家大事的反映,徐锦庚的《望道:〈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前世今生》、铁流的《靠山》则是关于革命历史的新书写。同时,注重塑造在新时代涌现出的时代楷模、英雄模范、国家荣誉获得者。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整理的《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主人公获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罗伟章的《下庄村的道路》是关于时代楷模事迹的纪实,谭楷的《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传主获得中国“友谊勋章”。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注重创作主题的现实指向性,注重结合新时代进行时代化的书写、演绎和诠释。在艺术方面,“五个一工程”奖与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等纯文学奖项越来越类似,特别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可读性、感染力,重视题材的新颖独特和创作上的用心用情,注重细腻的刻画和生动的文笔。这些作品追求用生动形象感人的文字,讲述精彩新故事,刻画出彩中国人。作家们既聚焦英雄模范,也用功塑造普通人、平凡的劳动者和奋斗者的形象,旨在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更好地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鲁迅文学奖的评奖标准是: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原则。获奖作品应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新时代现实生活、塑造时代新人形象、表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优秀作品,予以重点关注。兼顾题材、主题、风格的多样化,注重作品的艺术品质,鼓励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在这些方面报告文学无疑具有特别的优长。在评选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时,评委们讨论最多、关注最多的话题就是报告文学的题材和主题,尤其是对“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新时代现实生活,塑造时代新人形象,表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优秀作品”。最终获奖的5部作品,无一例外都是关于这些主题的作品,都是题材重大的作品。蒋巍的《国家温度》和欧阳黔森的《江山如此多娇》分别以全景式描写和贵州一地的个案讲述聚焦国家实行的脱贫攻坚大决战这一千年梦想、百年大计,龚盛辉的《中国北斗》聚焦北斗导航系统的研发过程,丁晓平的《红船启航》讲述了从嘉兴南湖启航的建党故事,以及嘉兴对于一大会址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故事,钟法权的《张富清传》则是关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本色不改的退伍老英雄张富清的传记。这些作品几乎都涉及新时代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当然如果从10部提名作品中看,其中也有从微观角度小切口进入反映社会现实和焦点问题的作品,譬如李兰妮的《野地灵光:我住精神病院的日子》,或者如马丽华的《青藏光芒》反映青藏科考的故事。而鹤蜚的《热血在燃烧:大三线峥嵘岁月》聚焦大三线建设历史往事,高建国的《大河初心》讲述焦裕禄精神风雨历程,以及刘国强的短篇报告文学《祖国至上》聚焦时代楷模、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的“飞行记录”,则基本上可归为重大题材和宏大叙事。可见,报告文学评奖特别重视思想标准,对于题材和主题的选择尤为看重。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我们需要怎样的获奖作品?

下一篇:中国科幻“扬帆出海”驶向广阔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