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奖作为鼓励文学创作繁荣的重要机制,肩负着对文学作品的评判。获奖作品,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定时期文学的典范性,亦能在读者群体中产生号召力,在市场上掀起波澜。
“五个一工程”奖和鲁迅文学奖,都属于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级文学奖项。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奖中,山东省共有三位作家作品获奖,分别是徐锦庚长篇纪实文学《望道:〈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前世今生》、铁流长篇纪实文学《靠山》、于潇湉儿童文学《冷湖上的拥抱》,占全部获奖图书类作品的1/7;在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奖中,我省有作家路也诗集《天空下》、艾玛短篇小说《芥子客栈》、耿林莽散文诗集《落日也辉煌》、王月鹏散文集《海上书》、高建国报告文学《大河初心》以及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报告文学《中国北斗》获提名,最终《天空下》《中国北斗》两部作品获奖。
什么样的作品才有资格获奖?今天我们又需要怎样的获奖作品?2月10日,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山东获奖作家座谈会在济南召开,与会作家、评论家分别分享获奖作品的创作心得、分析作品的独到之处。
文学是用双脚丈量出来的
决定要写什么,通常是作家动笔创作的起点。获奖作家在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时,无一例外地将贴近现实,作为自身创作经验中极为重要的一点。
烟台作家王月鹏近年来的创作聚焦于胶东半岛的海洋文化,从《渔灯》到《烟台传》,再到被提名鲁迅文学奖的《海上书》,他的创作沿着海洋的轨迹一步步深入。他表示,这种创作路径不是一下子清晰明朗起来的,而是“在大量的田野考察和史料研读过程中,在持续多年的写作过程中,一点点摸索,逐渐深化和自觉起来的”。
现实主义题材,绕不开作家自己的生活。亲身所经历的、所闻所感的,都是作家创作的丰饶沃土。作家于潇湉坚持用现实主义题材拓宽儿童文学的疆域。这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冷湖上的拥抱》,便是取材于她偶然看到的一则新闻。那则报道中写道:青海油田上的石油工人与他们的家人,往往只能在冷湖这个地方拥抱一下,交代完家里的事,就要匆匆告别上岗。那些孩子是怎么看待父辈工作的?又是怎么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她带着诸多疑问,前往青海油田,采访挖掘,一个油田儿女的故事便这样诞生。
贴近现实、深入生活,对于创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如何深入,深入到什么程度,同样是一个值得掰开揉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长年深耕报告文学领域的作家铁流信奉文学是用双脚丈量出来的。他把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形容成打一口井,井打得有多深,水就有多甜。为了写《靠山》,铁流从2007年开始收集资料,花费14年时间,采访革命战争年代的支前模范,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河南、江西、陕西等地,积累资料上亿字,采访上千万字。一部50多万字的长篇巨著,就是从农村里、田野间,一步步走出来、写出来的。
具体到诗歌写作,诗人路也从自身创作体验出发,认为一个诗人不需要太多的生活经历,但需要足够的生活经验。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委、山东大学教授丛新强进一步引申总结:“作家需要扎根生活,生活可能是亲身经历,也可能是生命体验,在家里封闭不意味着对生活的理解就浅薄,每天在外面也不见得理解就深刻,重要的是如何做好转化。”
表现人是文学门类共同的核心
文学是人学,在今天看来几乎是一条常识性的理论,但在真正的创作中践行,却要跨越从知道、领悟再到实践的巨大门槛。丛新强谈到,今天的很多文学作品,创作的模式化特别明显,创作者常常走入一个误区:将文学作品变成事件报道,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人的存在。回顾文学史,过往的文学经典,其经典处之一正在于塑造了独特的人物形象,足以进入文学史的人物画廊,这也是当代文学创作需要付诸努力的方向。
山东大学教授史建国评论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报告文学《中国北斗》时,就特别提到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可贵之处:“《中国北斗》的书写对象虽然是中国北斗这样一个国家的重大项目,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写人身上。作品中对于老中青三代科学家动人的爱国情怀的细致刻画,极具感染力。这些不为名利无私奉献的科学家,以及他们身上洋溢的埋头苦干、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还有支撑其背后的爱国精神,让读者看到了当年那些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精神的代代传承,非常具有感染力。”
上一篇:是谁“生产”了超长网络小说
下一篇:2022年报告文学:讲好新时代故事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