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育观察   阅读:

  新华网济南7月13日电 对于拥有10岁儿子的穆金来说,暑假期间怎么安排孩子的生活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房子太小,把父母接来照顾孩子不是很方便。”穆金说,“何况父母亲年纪也大了,完全让他们照顾孩子两三个月,我们心里也过意不去。”

  当前,一个典型的中国家庭构成通常是:一个孩子,一对夫妻,四位老人。很多年轻夫妻迫于工作和现实的压力,在照顾孩子上有心无力,刚刚到来的暑假更是将这种力不从心发挥到了极致。

  “平时孩子上学有学校照看着,现在暑假可没人照顾了,孩子一个人在家出事儿怎么办?”穆金说。他的担心并非毫无道理,自2013年以来,由于家长疏于看护,已相继在中国贵州、河南、上海、广东、湖南等省市发生了多起幼童伤亡惨剧。而在中国农村,“散养”更是父母或监护人对于未到上学年龄的孩子和假期中的孩子最为常见的照顾方式。

  出于对幼童独自在家的担心,不少中国家长选择将孩子交给合适的夏令营或培训班。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夏令营”,诸如“行业领航者”“11年零事故”“美国夏令营”等标签让人眼花缭乱。在山东济南某小区内,记者看到,一栋六层楼高的住宅楼中竟张贴了近10家培训班、夏令营的招生广告。

  记者随机选择“山东行知青少年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训练营”和“励志夏令营”进行咨询后,发现一些夏令营的开销惊人。

  为期21天的“山东行知青少年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训练营”收费9780元,而为期6天的“励志夏令营”收费高达16800元,日均花费近3000元。“这么短的时间,这么高的价格,能不能提供与价格相对等的服务都不知道。”对于动辄万元的夏令营,穆金认为不太值得,他还担心过高的日均消费会影响孩子对财富的态度,对孩子的消费观念产生不良影响。

  除了高价,最让家长们担心的还是夏令营的安全问题。穆金告诉记者,去年就准备送孩子去夏令营,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光看宣传都挺好,但实际怎么样,心里没底。”

  放在家里不放心,送去夏令营也不放心,从早到晚上培训班似乎成为中国家长“花钱买放心”的“唯一”办法,而中国孩子也渐渐陷入了“暑假无处安放”的囧境之中。

  社会学者艾君认为,中国家长和孩子所面临的尴尬折射出当前孩子暑期选择的匮乏。“博物馆、科技馆、天文馆等作为公共文化教育机构应该主动承担丰富孩子暑期生活的责任。”艾君说,虽然上述机构对学生有票价等方面的优惠,但仍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尚不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活动。

  事实上,一些社会组织正在尝试定期组织活动来传播知识,丰富中国孩子的暑期生活,例如中国航海学会每年组织中小学生开展航海夏令营活动,让学生们感受海上生活。

  对此,专家指出,适当参加社会实践和户外拓展活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打造孩子全方面能力。“可适当培养NGO(非政府组织)作为承担社会实践的平台,将孩子们从家、培训班、夏令营中解放出来,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暑期生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昕告诉记者。

  “中国孩子的暑假不应无处安放。”张昕说,除了“家”“培训班”“夏令营”,应该给孩子“第四种选择”。(记者:叶婧 陈尚营)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神童盼中国式资优教育:智力超常不被挤压

    下一篇:调查称香港近四成中学生因考试或测验受挫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