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经济信息委副主任覃勇告诉记者:“此前,当地商家习惯在刀身处人工粘贴纸质二维码用于防伪,转化为数字二维码后,0.64秒的机器打印速度不仅不影响企业生产效率,还节省了物料和人力成本,能获取的‘云端’信息也更多了。”
激光标刻二维码系统由大足区委、区政府牵头,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及五金制品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建设的一部分。该项目整合了五金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类信息,用数字网络将当地五金企业联结在一起。接入的企业能够实现产品协同设计、智能制造质量追溯和供应链集采集销,有利于产业链上下游的标准化对接和降本增效。其中,五金解析二级节点平台已接入全区138家五金企业,赋码约8.25亿个,为应用商家节约了3300余万元成本。
建设智能共享工厂(流水线)也是大足加快五金产业集聚的创新尝试——由龙头企业研发并提供科技含量高的生产设备,开放给中小企业共享使用,解决单个企业设备投入不足、工艺水平不高的问题。
记者来到重庆明友钢具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董事长陈明友正在操作由他打造的热处理自动化生产线。“这条生产线运用了等温分级技术,能将钢料加工成贝氏体钢,让刀胚成品韧性更足,生产效率比传统工序提高7倍以上。”陈明友表示,他已将生产线共享出来,其他企业可按照各自需求,个性化地生产所需刀胚。
陈品忠也将集团的磨削自动化生产线拿出来共享,他认为共享流水线有助于推动大足锻打五金的标准化。“各工厂由于操作设备、工匠技艺等条件不同,生产的锻打产品常常在刀背厚度、横切面锥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品控成了大问题。如今只需在共享流水线的控制电脑中输入相应数据,就能够很好地控制刀身厚度、刀刃锋利度等的误差。”
出新设计,拓宽销路
“在功能上,同一品类的五金制品其实差别不大。做不出特色,便会导致产品陷入同质化,市场销路也会受影响。”重庆永利刀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川道出了五金从业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如何破局?大足五金选择在设计上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永利刀具产品展示间内,工作人员让记者看了一把设计精巧的菜刀:菜刀在刀背与刀刃的连接处设置了一个可推拉的卡口,按下位于刀柄处的开关,卡口开启,便可取下刀刃进行更换,这一设计解决了不少年轻人刀刃用钝后不会磨刀的困扰。
把刀剪等日常五金产品做出新意,是刘川接手公司后一直在努力的方向。永利刀具近年与工业设计公司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网红”五金产品,受到年轻消费者欢迎,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
用工业设计助推企业发展,是不少大足五金企业的共识。全区有23家企业纳入重庆市设计驱动型企业名单,桥丰五金等龙头企业还成立了专门的刀剪工业设计中心。“‘有产品无设计’是从前大家对大足五金的固有印象。”桥丰五金董事长黎光明说,“工业设计的加入将为大足五金产品注入新活力。”
有了好设计、好产品,怎样让更多人看到新变化?大足五金人看中了电商直播的流量优势。
对市场动向洞察敏锐的刘川在2013年便开始布局线上销售,积累了丰富的电商经验,这也让永利刀具在直播方面表现不俗。“我们现在的电商年销售额超3000万元,线上销售产品近200款,其中屠宰类刀具销量位列全电商平台第一。”刘川介绍。
大足已建成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电商产业园,600余家企业在此登记,年交易额超60亿元。园区内设置仓储区域,聚集120余家物流企业,“电商直播—包裹打包—物流发送”可在此一站式完成,有利于大足五金更好地在线上平台“抢订单”。
大足五金还积极“出海”,通过各类措施触达并拓宽国际市场。大足区商务委外经贸科科长漆永刚介绍,去年9月,大足区龙水五金市场获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当地企业可通过该方式进行跨境贸易出口,解决了中小微五金企业“订单小、货源杂、获出口资质难”的困境。大足首个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也在近期通过了综合验收,这将联动“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助力大足五金更好地走向世界。
本版图片除标注外,均为本报记者丁美栋摄
上一篇:2023年全国林草科技活动周启动 首批57个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公布
下一篇:邮储银行“智能权证管理机器人”案例获全国“第三届RPA+AI开发者大赛”特等奖
- 2023年全国林草科技活动周启动 首批57个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公布
- 央行发布《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货币政策有力支持经济发展
- 专项债券不能“一拨了之”
- 高科技产品到底有何精妙之处 ——来自中关村论坛的报道
- 科技部等12部门发文 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财经观察:抢占科技发展高地 推动半导体创新能力整体跃升
- 他们为小朋友建起线上“天文馆”
- 大都市如何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 新工具让文献检索进入AI模式
- 以科技打造品牌力 高端化、智能化成车企发展新趋势
- 神舟十六号出征 这些技术功不可没
- 5月份制造业PMI小幅回落 非制造业延续恢复性增长
- 邮储银行发布首份《环境信息披露(TCFD)报告》
- 邮储银行开展2023年度“金融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
- 敦煌市黄渠镇:牛倌养牛忙 “犇”向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