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师成长课堂   阅读:

  日前,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中,艺术课程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主要调整包括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今天,美育正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环,因此艺术课程新课标的发布备受关注。在此前召开的“美术新课标,美育新征程”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上,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美术学科组组长尹少淳就指出,不是被单称为音乐课程标准或美术课程标准,而是被称为艺术课程标准,这意味着一次大变。

  艺术课程新课标有哪些变化,艺术课程是否进入百分制考试序列?中小学教师又将如何适应这些变化?来听听专家们的观点。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艺术课程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等的重要课程,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等特点。

  较以往的课程标准而言,艺术课程新课标有哪些显著特征?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王杰指出,此次艺术课程新课标最大的特点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点解决艺术课程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基于全体学生的发展、理解、创造而制定,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时代特征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王杰认为,核心素养的考察重点是指向过程,关注孩子在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核心素养的考察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生掌握程度,表现在艺术语言积累,日常信息收集,艺术技能和艺术文化的理解,以及日常艺术符号整理,最终是知识整合。第二层次是实践探索能力,包括艺术实践创造能力,日常艺术符号处理能力,生活提炼和加工、信息转化能力,艺术表达能力。第三层次是思维方法,包括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演绎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辩证性思维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钱初熹带领团队正在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尝试。“上海红色记忆版画之旅”探究课程专门为中学生打造,课程根据《建筑可阅读》这本书中的路线,设计出红色之旅,学生们依次打卡上海经典红色景点,感受红色文化的历史与发展。两年时间里,课程多次改造再设计,橡皮章、地图、版画等都是学生们在课程中的实际成果。“‘上海红色记忆版画之旅’单元美术课程,引导中学生在获得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热爱祖国、树立文化自信、获得了政治认同、激发了家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钱初熹说,“美术学科是艺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育和发展学生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如果从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到运作的课程,一关关都能做得很好,那么学生到了‘经验的课程’,也能吸收得很好。”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陶旭泉归纳了艺术课程新课标下美术教学的五大特征:“核心素养是教学的中心和灵魂,是新课标下美术教学的首要特征;以美术为主,融合姊妹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是第二大特征;开展项目式学习,进行情景教学和实践教学,以任务来驱动内容学习,是第三大特征;以大概念引领学习,促进概念的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一以贯之,是第四大特征;明确学业质量标准,教学和评价过程有标可依,促进教学评一致,是第五大特征。”

  核心素养如何评价

  要实现教学和评价过程有标可依,核心素养怎样做到可评可测?在采访中,专家们表示,艺术课程新课标旨在把以素养为导向的学业质量评测落到实处。

  核心素养如何评测?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朱敬东认为,“艺术课程新课标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学业评价的逻辑关系。其中最核心的是如何从知识技能的学习走向能力素养的学习。这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是从以知识、技能为本的教育,走向以能力和素养为本的教育。”

  朱敬东将核心素养的评价环节分为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和期末评价。例如,在六年级以“窗”为单元的学习中,课堂评价包括评价量表和学生的主题学习单,评价量表指向的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一一对应。通过评价量表和主题多样的学习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价值,推进落实学生素养。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着力点

下一篇:新课标下,美育如何走出“重技能轻素养”的误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