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阅读:

  在现代社会,几乎每个人都离不开手机,中学生也是如此。尽管学校禁止使用,不少家庭也因此爆发亲子矛盾,但大多数中学生拥有手机的理由是“有利于学习”。手机,到底是学习的利器,还是学习的障碍?打开中学生的手机,里面都有哪些App?……带着这些疑问,近日,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生记者团(以下简称“记者团”)对本校100位中学生进行了“你会用App进行学习吗?”的问卷调查,并对本校的部分同学和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

  手机App也能成为学习“利器”吗

  放学回家后,一零一中学高一年级的张天成同学已经在书桌前冥思苦想1个小时了,面前的生物作业仍然没有进展。卷子中复杂的“氨基酸”“肽链”“脱水缩合”等生词令他头疼不已。

  期中考试将至,连基础的作业都不能顺利完成,这让张天成备感焦虑。但时间不多了,为了快速解决问题,他打开了一款搜题软件,简单拍下题目,这款软件就迅速罗列出了多种搜索结果。

  令他惊讶的是,这款软件不仅给出了这道题的答案,还提供了不同的方法。“搜题软件甚至会给一些老师没讲过的、自己不知道的方法,还能总结公式。”张天成说。

  在搜题软件的帮助下,张天成很快理解了“蛋白质的肽链数=组成它的氨基酸数-肽链数=脱水缩合数”这个公式。随后,在长期以来的“短板”——生物的期中考试中,张天成竟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将此归功于这款搜题软件。

  张天成自称生物“小学渣”,他认为,手机App的学习功能不仅广泛地被“学渣”们使用,他认识的一些“学霸”更擅长使用。

  比如,班里“大牛”们的手机上,装着各类学习软件——刷题类、搜题类、整理类和打印类App。一套流程下来,学习方便、高效又快捷:“刷题”找薄弱点,“搜题”找解答,“整理”扩充错题库,再通过打印类的App打印错题,贴到错题本上。

  一零一中学初三年级的梅育源是同学们眼中的英语“学神”,拿奖拿到手软的他说,自己从来没有上过英语培训班。梅育源的经验就是坚持使用英语学习类App,还有通过某些视频类App查找一些英文学习资料。

  在梅育源看来,日常生活中缺少沉浸式的语言环境,所以要抓住手机上的资源,培养英文语感。这些软件不仅提高学习英语的趣味性,还能给即将面临的口语考试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当然,并不是说有了这些软件就一定能提高英语水平,还是要靠坚持。只要每天坚持,哪怕只有几分钟,就一定能够见到成效。”梅育源说。

  此外,一些学习类App还十分注意趣味性。该校高一年级的徐晴同学说,有一次她在用App背单词时,有些单词的发音是小猪佩奇的声音,每个单词她反复听了十几遍。

  该校语文教师高珊表示,平时也会让班里的学生用一款App里的“高考必备古诗词”歌单,一边听歌一边加深记忆。因为古诗词有韵律,再配上乐曲,这有利于记忆和背诵,而且古诗词本来也是需要唱出来的,学生更能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随着手机应用软件的开发、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效简洁、多样化、趣味化的学习类App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青睐。

  记者团的调查问卷显示,97.9%的同学表示,平时会用手机App进行辅助学习,有57%的同学平均每天使用10-30分钟以上。同时,94%的同学表示,用手机App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其中,87%的同学认为,学习类App有助于解决作业中的难题。还有70%以上的同学认为,App可以解决自己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帮助巩固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而在这些App里,接受调查的中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5款App分别为:搜题类、词典类、英语练习类、短视频类和音乐类,主要是用于解决作业难题、错题整理、英语学习、课外资料拓展和个人兴趣类学习等。

  很多受访的同学认为,学习类App带来的不仅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多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打开”,善于借助工具学习比埋头苦学更有趣,而且更有效、更能坚持。

  为什么有些同学“学会”了,有些“学废”了

  但是,下载了学习类App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很多受访的同学表示,如果使用不当,也有“血泪”教训。有些同学是“一学就会”了,而有些是“一学就废”。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别让“伪勤奋”毁了孩子

下一篇:开学倒计时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开学综合征”


  相关推荐